(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宪政的价值和内涵得以真正体现。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2]宪政的价值是制约国家权力,保护人民权利。[13]在这两者中,对权力的制约是前提和手段,对人民权利的保护是目的。由于国家权力在与权利的对峙中处于强势的地位,且容易侵犯人民的权利,因此,要着重加强对权力的限制和监督。
(四)始终不渝地贯彻改革开放的国策,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必然激发上层建筑层面的一系列变化。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市场交换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而政治体制改革则在力促政权结构的优化重组,从而构建三大国家机关之间合理的权力分立、合作和制约关系、促使各国家机关系统内的职权结构和国家与民间及市场之间关系的良性变革。其实质就涵盖了宪政因素。对外开放则使市场化的经济高度国际化,与外国的各种交流大大增多,国内、国外的互动性日益明显。从而为国内的各项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能够激发和推动改革的进行。促进国内经济、社会文化和意识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总之,要在我国建立并实践宪政,必须坚持贯彻改革开放的国策。改革开放推动形成的多元经济、思想文化及理性化政治结构将在客观上促成我国宪政文明的全面建立。
总之,小康社会政治建设的核心就是进行宪政建设。我国当前的小康水平及其往后的发展为宪政在我国的充分实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尽力拓展改革和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若干年来取得的成就,继续大力推行依法治国,从而,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早日、全面地实现,并把我国小康社会的民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1] [8] [11] [12]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大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2] [7] [10] 李林:《从领导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宪政阐释》,载《学术界》2002年第2期。 [3]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卷第731页——743页。 [4] 罗必良:《“中产阶级”崛起的社会经济意义》,载《南方日报》,转引人民网2002年11月6日。 [5] [9] 郭道晖:《治党:固守陈规还是与时俱进》,载《法学》2002年第7期。 [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1页。 [13] 朱福惠:《
宪法至上—法治之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9页—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