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经济责任制(三)——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和谐

  应当说,各级政府为企业改革的尝试是极有意义的。改革应当是全体人民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我们认为,尽管在现有体制内部,一般经济责任制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但是,特殊经济责任制仍将推动我国的经济改革。承包制的发展也是如此。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 
  3.岗位责任制。 
  现代的企业经营,要求企业对各项活动有周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科学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必须服从这一客观要求。只不过在旧体制下是围绕着完成计划进行企业管理,在市场制度内,企业管理应当围绕着市场价格、供求和政府调控的信息,及时、灵敏的作出反应,但就企业的内部管理而言,诸如岗位考核、财务会计、物料和质量管理方面,二者实质上并无区别。我国改革以来,逐步认识到管理相对落后,提出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岗位经济责任制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种,是经济法中经济责任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企业内部的不同分工,来确定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通过有效的利益激励和奖惩制度,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中居于首要地位。企业管理中的经济核算制度、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计量制度、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成本管理责任制等等都离不开岗位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它的精髓在于依照科学管理和分工的原则,确定不同职位和岗位的职责,通过经济利益和经济核算,实现对个体行为的引导。 
  在任何一种企业内部,都需要管理,仅仅依赖于家长作风,摆脱不了小农意识,是不能建立现代企业的,现代企业,不是一个产权上的概念,而是一个管理上的概念[58]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以事业部结构为依托,以分权式和目标式的管理为核心,劳工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等完善市场竞争下的企业管理制度。它要求科学管理,作为科学管理题中应有之意的责任制,是公有组织同市场机制之间的一座桥梁。太原钢铁厂从企业管理做起,实行计件工资制和目标成本管理,奖惩严明、竞争上岗,使得企业起死回生[59] ;邯钢的“模拟市场预算、实行成本否决”经验也无非是加强管理[60] .我国国有企业的亏损或是经济效益下滑,不同于私有企业中市场决策的失误,而是基础的管理无法实现。如我国国有金融机构业已认识到内部监控、划分职责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61] .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无论在贷款获得、优秀人才的分配、政府的扶持等方面,其条件远优于其他企业。如何发挥企业中个人的潜力、积极性和热情,正是企业管理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应当说,中央政府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很早就提出责任制的概念[62] .1981年提出,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国家对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和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认为两者是相辅相傻模⑻岢觥捌笠的诓渴敌芯迷鹑沃埔衙扛龈谖坏脑鹑巍⒖己吮曜肌⒕眯Ч肮さ氖杖牍移鸸忱矗敌腥婢煤怂恪?script>WriteZhu(''63''); .在1986年3月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草案)中对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出了要求。综合而言,以岗位责任制为代表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质量管理[64] .法律规范确定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65] ,规定了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的职责[66] .1997年,又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将这一制度扩大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 
  第二,成本管理责任制。1984年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确定了这一制度。规定“厂长(包括经理、矿长、厂长和其他企业领导人)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67] ,并确定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的职责。对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等作出了规定。 
  第三,财务负责制,由会计制度加以实现,在《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中规定了总会计师的管理职责,同时,在诸多财务会计法律规范中确定了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68] .确定了会计人员及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以及监督责任。 
  第四,职工奖惩制度,1982年颁布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详尽规定了奖励及惩罚制度。1986年颁布了《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条例》。 
  第五,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制度[69] ,对职工合理化建议的采纳,进行了规定。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法律试图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一般经济责任制的方式来加以确定。同时,国家力图促使企业形成内部岗位责任制,以求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法律文件中,明确提出,内部岗位责任制的实现,要责权利相结合,承包、保证、考核到人,承包是把责任(包括指标、技术、业务)包到人,科学地、严密的组织劳动,使每个职工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和经济责任,保证是确定各部门、机构和职工之间的协作关系,考核是对承包、保证条件逐项落实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由此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上下结合、纵横连锁的经济责任制体系,做到企业管理业务指标化、管理工作程序化、协作关系规范化、专业管理系统化[70] .这种责任制的实现由于企业经营的千差万别,使得仅仅停留于文字之上。但是,政府力图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中特殊经济责任制的完善是正确的,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的未能实现,是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未能实现,在于企业领导体制上出现了偏差。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在法律上将管理人员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我国企业改革中,由于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机制与之抗衡[71] ,所有权约束机制不能进入企业,因而企业的内部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完全依赖于最高决策者[72] ,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的监督作用就是有限的。因而,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管理素质,即便法律上规定的再详尽,也只能在执行中变样。 
  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的未能实现,同样与缺乏市场制度有关,没有一个自由流动的劳动市场,试图实现对企业职工的激励也是不可能的,奖惩制度的实现,必须以有效的市场机制为依托,这也正是经济责任制的内涵所在。岗位责任制的困境,只不过表明了,它在单一行政约束下,在政府的干预下,缺乏经济体制的有效保证,是不能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制,必然是在依照现代政府管理组织起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内才能实现。 
  岗位责任制的完善,我们认为,应当首先从企业的领导体制变革上入手,即所有权约束机制进入企业,在企业内部实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体制,由此,可以借鉴公司制度中的模式,在法律上利用法定的章程制度来有效实现,监督体制的完善来确定领导体制的一般经济责任制[73] ,依赖于精神激励和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又涉及到政府经济管理主体责任制的确立上。同时,市场制度的发展完善也是不可缺少的。 
  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根本上应当依赖于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采用真正意义上、全面的经济责任制,才是有效改善其经营效益的途径,中央政府所推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承包制到股份制,从市场说到产权说,无非是试图借助于它,实现对政府经济管理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看到,在改革初期对经济责任制的选择,到90年代对这一方案的抛弃,只是政府不断尝试新的方案,不断进行新的改革,而在不能实现对其自身权利(力)的约束前提下的一种选择。但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显然,在无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围绕这市场经济来重新构造其经济管理时,无论采取何种方案,都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历史往往如此,改革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股份制的实施,同样要依赖于经济责任制的完善,股份合作制这种小型企业经营方式,绝不可能是现代企业的选择,国有企业改革困境只不过是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经济转轨矛盾的集中体现,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使中国在21世纪处于世界前列,那种试图在几年内扭转局面的想法[74] ,是一厢情愿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