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荟萃,课程乱开——由中国某著名大学法学院权力失范谈起
李纪兵
【关键词】半拉子官员 半拉子硕博士 半拉子审查 腐败 科研
【全文】
一、 博士化工程,一门净增8博士,中国半拉子硕博士何其多?
中国喜欢搞“化”工程,博士化工程是其中之一。该工程的效果如何,在中国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举个具体事例,数据不太完全,真意靠大家体会:某著名大学法学院在1995年建立法学系时,20几号人,只有一个法学专业本科生,半个法学专业课程进修生,戏称“一个半人”的法学院。在2000年之前,30几号人只有四个法学硕士,其中还有半路硕士若干。2002年博士化以后,一名博导将该系约8名老师博士化,外加其它学校的博士化工程,人还是原来的人,博士却一下子达到了60%,一时间人才济济,硕博荟萃。
二、 博士化中的博士是权力的通行证,是课题的通行证,也是资金的通行证
通常意义上的博士首先是一种偏好,个人喜欢搞研究,不喜欢赚钱当官,就去读博士。研究偏好型博士不掌握行政资源,并不妨碍他人的研究,而且给予其自身真正偏好出来的成果,往往都是先进的科研成果,在该领域有领头羊的作用。
但博士化工程不是如此,博士化工程的直接目的是在国家学科点建设的大工程中赢得馆位于资金,获得项目与奖金。博士化工程由各高校组织实施,但源头是教育部的课题申报、学科点申报、研究成果评审、人才评审制度。教育部的怪制度,导致另一种与“研究偏好型博士”完全不同的新型博士:权力偏好型博士。
权力偏好型博士由于并不喜欢科研,只偏好权力。是国家将权力戴上博士帽之后,权力偏好者被迫读的博士。因此其手中的博士文凭与国家、学校的半拉子审查制度相结合,博士就是院长,博士就是学术带头人,博士就是一等奖,博士就是学术成果,就能出版学术成果。权力偏好型博士的出现,使得研究的春天不再。因为权力偏好型博士运用手中的权力垄断了课题、资金、评奖资源,将这些利益全不揽到了自己的名下。不是博士,不是官员,就无法研究。
三、 半拉子学术官员制度有损学生利益:硕博荟萃,课程乱开
半拉子学术官员制度,就是对校、院、系官政绩业绩不分,要求其具有某某最终学位、某某科研成果的制度,而对最初专业、个人偏好无要求的制度。该校法学院博士化工程之后,开始了首场博士掌权试点,不到一年时间,这场试点就夭折了。起因是法学院出了有史以来两件影响最大的事情:一是
证券法在金融法、
公司法之前讲授,二是国际私法在国际国法之前讲授。听说其他学校法学院还有避开金融法,单开
证券法,避开财政法,单开税法的做法。两者异曲同工,都好比没学算术,就开了微积分一样。课程开设以后,几乎无法讲授,群情哗然,说此首长太粗心,培养计划、课表印错了都不知道。某日首长私下交谈,才漏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