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保险代位求偿权规范价值、适用范围与效力研究(二)

  
  3.诉讼时效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 如前所述,保险代位求偿权是因法律规定而移转于保险人的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的债权。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物权请求权,如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应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当属确定。物权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尚有争议,但本文认为物权请求权也应适用诉讼时效。因此,保险代位求偿权也应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
  保险法并未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从理论上讲,保险代位求偿权系继受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之债权而来,其时效期间,应该根据被保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债权时效期间确定。例如,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被保险人寄存的财物被损毁的,向保管人(第三人)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那么,保险人向保管人(第三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也是1年。
  然而,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期间如何起算?学说上存在不同见解。一种学说主张从保险人知道有赔偿义务人时起算,台湾学者桂裕教授、袁宗蔚教授持此说,台湾最高法院1974年台上2897号判决也采此说;另一种学说主张从被保险人可行使请求权时起算,台湾学者施文森教授持此说,台湾“财政部”1975年令也采此说。本文赞成上述第二种学说,即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期间从被保险人可行使请求权时起算。其理由是:第一,诉讼时效对第三人而言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不应因受害人(被保险人)投保以及保险人给付保险金而受影响。第二,保险代位求偿权系继受而来,加于原权利之上的限制应当存在于继受的权利之上,诉讼时效也不例外。第三,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是保险代位求偿权成立要件之一,因此,第二种起算方式,有迫使保险人尽快给付保险金的功能。当然,这种起算方式对保险人而言可能不太公平,并且为被保险人与加害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保险人利益提供了可能。例如,在上述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保管案例中,被保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即将届满的时候向保险人索赔,保险人支付保险金以后,1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保险人可能无法实现代位求偿权。但是,现代保险法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为核心,在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利益冲突而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只能牺牲保险人的利益,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在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期间起算问题上,也应以此为原则。至于被保险人与加害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保险人利益的问题,可以通过保险合同的约定来避免,例如,约定被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期限,约定被保险人有义务向加害第三人起诉以中断诉讼时效等。
  
【注释】 
参见郑玉波:《保险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78年出版,第170页;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78页;陈继儒、肖梅花:《保险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7页;徐卫东:《保险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458页;樊启荣:《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215页;王卫国:《保险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25页;李玉泉:《保险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28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