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道主义干涉的政治困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人道主义干涉的事例来看,这种干涉行动除了倍受法律和道德的争议以外,在政治上也是举步维艰,困境重重。一方面,从干涉国的国内情况来看,公众由于受到主流媒体对人道主义灾难报道的影响,往往会对政府形成压力,迫使政府做出干涉的行动。而实际上,出于对潜在危险的担忧,政治家们常常对出兵进行干涉是十分犹豫的。 此外,以美国为例,1999年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研究计划所做出的一份报告表明:(在干涉问题上)政治精英与美国大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例如,政治精英们常常认为美国公众想从世界分离出来,而且认为他们对联合国在维和问题上的努力也持消极态度。但是,调查数据却表明,在美国公众心目中,联合国的存在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他们也愿意看到对该组织(包括军事方面)力量的加强。 另一方面,从国际层面看,现行联合国安理会体制隐含的种种弊端也间接的起到了助长人道主义干涉的作用。而在这些弊端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安理会的表决权制度。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7条第3款的规定:“安理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非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常任理事国同意票表决之。”冷战以后,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原因,使得各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军事行动(尤其是对巴尔干地区)的态度十分不一致。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北约之所以绕开联合国的授权采取单边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他们的行动得不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而被搁浅,而且一旦北约的军事行动计划事先已经被某些常任理事国投了否决票,那么便意味着他们计划中的军事行动将在政治上更加站不住脚。 而接下来的一系列事实也表明,北约国家的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北约的空袭行动开始不久,俄罗斯驻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就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声称北约的行动不合法并要求其立即停止行动的议案。 这项议案后来得到了三个国家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了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和中国。所以,北约在行动之前试图在安理会寻求到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绕开联合国,铤而走险便成了它避免政治上尴尬的唯一选择。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世界秩序的出现,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美国成了这种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加之美国在小布什上台后极力奉行“单边主义”、“孤立政策”,它的霸权主义态度和动辄就将联合国抛之一侧的做法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加深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也使得通过联合国组织集体的人道主义干涉行动愈加困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