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圣:第三,进一步加大学术惩处的力度。正像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强调:“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是自律和他律的辨证统一,在大力提倡学者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同时,我们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惩处一切学术失范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既要完善学术激励机制,还要建立学术惩戒机制。” 第四,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推进学术批评。舆论监督是学术反腐的利器,要在学术问题上引入阳光机制。严肃认真地开展学术批评,特别是有影响的学术报刊要在维护学术生态方面有所作为。第五,在教育界、学术界和全社会养成尊重学术、敬畏学术的良好风气,让学术回归学术。这是从文化土壤、学术氛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计。像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形,似乎谁都可以搞科研,“全民搞学术”,“学术大跃进”,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伟大的官员未必是优秀的学者,正如优秀的学者未必是伟大的官员一样。无论官学不分,还是亦官亦学,都很难说是正常现象。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学者才可能有所作为,学术才可能有所进步。当然,这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既要有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要有恒心和耐心。10-28 10:32
胡星斗:我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学术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也就是说,应当实行政校分开的制度。学校不能成为政府的延伸,应当鼓励学术自由、平等考虑的气氛,应当鼓励更多的私立大学的发展,应当建立透明的开放性的学术规范体系。只有人格独立,学术独立,学术委员会掌握最高学术权利,实行了学校自治和教授治校,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与行政权利勾结的状况。学校应当校产分离,学校除了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之外,不能进行产业化。学校应当远离极功尽利,学校不应当办社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与金钱勾结的状况。学校应当逐渐废除应试制度,建立素质教育制度。只有更多的素质考育才会有更少的武弊的出现。大学中应当承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双重传统。既要鼓励创新,鼓励独立的见解,鼓励对自然科学、理工科的研究,又要重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扬光大,尊重每一个学者和学生的人性和创新。营造一个讲道德,讲信用,重视国家的文化传统,具有比较高的人文修养素质的环境。总之现代大学制度,既要强调学术规范,遵循学术道德,又要强调道德的人文的教育,改变只是训练专家,只是培养工具的状况。要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让学者成为道德高尚的人。10-28 10:40
杨涛:请问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0-28 10:24
杨玉圣:学术规范教育,也是一项关涉高校人才培养与学术素质教育的系统学术工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统筹领导,全局部署,进一步强化高校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据了解,教育部即将在近期成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专业委员会,以统筹、指导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全面工作,贯彻、落实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制订、实施教育部《关于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若干意见》。还将负责受理高校有关重大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腐败事件的投诉、评议,提供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并敦促有关高校加以贯彻、实施。第二,在中国现行体制下,高等学校特别是名牌大学是国家学术研究、知识传承与文化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之一,大学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主要基地。因此,大学和大学教师有着重大的学术责任和义务。有条件的重点大学,应该把学术规范教育切实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上给予必要的倾斜性支持。至少应定期主办学术规范专题讲座,加强学科规范和学术训练。在当前,大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应抓紧补上学术规范教育这一入门课,以培养其学术伦理、学术纪律、学术素质。第三,编写、出版学术规范教育用书。最近两年来,关于学术规范读物的出版,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除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学术规范导论》(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编)外,河南大学还出版了《学术规范读本》(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杨玉圣著)、《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马小泉、杨玉圣编),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邓正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规范通论》(叶继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九札》(朱青生著)等。第四,大学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推进学术规范教育方面,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特别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那么作为教师和导师,也难脱干系,理应承担失察、失职的责任,并甘愿引咎受责。第五,作为学术新人,大学生、研究生应该成为学术规范教育的能动者,要成为推进学术规范建设的生力军。事实上,像学术规范这样一个跨学科的共通性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来完成,也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在内,谁都有权利和义务为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规范建设添砖加瓦。10-28 10:42
杨涛:最近,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状告天津市语言学会侵犯其所谓的名誉权,天津市河西区法院判他胜诉。对这个案子的情况,能简单地做些介绍吗? 10-28 10:26
杨玉圣:沈履伟是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为了申报教授职务,至少将他人的14篇论文照搬进他自己独立署名、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求是集》一书。为此,天津市语言学会本着反对学术不端、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愿望,对沈履伟的抄袭问题加以严肃批评,而沈却状告天津市语言学会侵犯其所谓的名誉权,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不仅受理了此一荒唐请求,而且还稀里糊涂地判他胜诉。与一般的学术抄袭剽窃案不同,此案凸显了某些学者联手造假、“老鼠喊打”、司法不公等新特点。所谓联手造假,是指沈履伟和他的侵权对象串通出具含糊其辞的所谓“合作”的证明,为沈避责。所谓“老鼠喊打”,是指造假者“恶人先告状”,不仅不思悔过,而且还大张旗鼓地“讨说法”。所谓司法不公,是指法院无视基本的剽窃事实、偏听偏信、糊涂判决。这一判决结果披露后,学界哗然。贺卫方、邓正来、王逸舟等学者领衔签署了《开展学术批评 反对学术不端 维护学术尊严——关于沈履伟剽窃案的公开信》,目前已有700多位海内外学者签名。《公开信》代表了学术界抵拒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和司法不公的呼声,这是扶正抑邪的正义之声、希望之声。不管最终的司法判决结果如何,有了这封《公开信》以及众多海内外学者的签名支持,在学术和道义法庭上,我觉得沈履伟案业已盖棺而论定。10-28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