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之个性差异,每个婚姻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婚姻的独立特性。从现实生活来看,什么情形能够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因或事由的。如有的因为一方有疾病而离婚,有的却要与有疾病者结婚(包括被视为为不合法的健康人愿意与爱滋病患者结婚);又如,性质相同的犯罪,有的被判刑一年则引起离婚;有的判刑十年,则不会造成离婚。有的妻子认为丈夫不抽烟,没有男子汉味;有的妻子则因为丈夫抽烟,要求离婚;有的因为妻子太节俭,丈夫诉离婚;有的则因为妻子太浪费,丈夫诉离婚;有的因为妻子不整容,丈夫要离婚;有的因为妻子整容,丈夫要离婚。甚至还有“丈夫打鼾妻子离婚”、 “丈夫凡事都要请示父母,妻子难忍其无主见而离婚”;凡此种种,难以枚举。笔者分别从十个方面,对离婚原因进行一个简单的统计,离婚原因竟有上百种,仅两性(包括生育)方面引起的离婚就达20余种。事实上,还有很多离婚,很难有一个真正说得清的原因,甚至连双方当事人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只是感觉双方和不来,过不好,要离婚。因而,严格讲,离婚是不能讲原因的,只要感情破裂,就可以离婚。所以,有关离婚立法上已逐渐由具体原因发展到抽象原因,道理就在于此。
婚姻是否破裂,只能从具体的个案中才能判断。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也限制了法官应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的灵活处断能力。其结果是,在许多情况下,容易产生与客观现象不符的“假的推理判断”。同时,由于这种限制存在不合理性,例示的限制功能事实上也难以有效实现,反而破坏了立法的权威。这种立法效果是值得反思的。
从立法与司法的关系来看,立法者只能为司法者提供裁判案件的一般标准,而不应再有过多限制法官手脚的具体规定。不妨作这样一个比喻:法官是凭借尺子给他人量体裁衣好,还是拿着样品衣服去为他人挑选合身的衣服好?回答显然是前者。如果我们在“量体裁衣”的标准之外,又规定某种身高的人或某种胖瘦的人,应穿某种型号的样品衣服。那么,当遇到了某种身高的人或某种胖瘦的人,不适合穿某中型号的样品衣服时,应该怎么办?是按照“量体裁衣”的标准为他重新裁量衣服呢?还是硬要他按照规定的型号去穿不合身的衣服呢?这只能令法官无所适从。所以,立法者只能交给法官一把“量体裁衣”的尺子,不能交给法官几件样品衣服。
以上主要是从司法的角度来,考察现行例示主义离婚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另外,单纯从立法技术上看,我国的例示主义立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一些采取例示主义立法的国家和地区,虽然也将一方主观过错作为离婚的原因,但对于那些虽非夫妻一方主观过错,而由于一定的客观原因致使不堪共同生活,婚姻目的无法达到的情形,列为允许离婚的事由,有的甚至作为例示的主要事由。我国新
婚姻法所列举的确认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主要为一方的过错,包括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实施家庭暴力、赌博、吸毒,而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共同生活,不能达到婚姻目的,导致婚姻破裂的情形涉及较少,其例示与我国破裂主义立法原则不相协调。因为例示主义虽然不可能将所有的情形全部列举,但列举本身具有导向性,显示了立法者所关注的主要价值倾向。因而,这种规定,容易产生歧义,使人误认为在我国还是实行过错主义离婚原则。
三、新
婚姻法例示主义立法缺陷原因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一)、例示主义立法缺陷原因分析
重新审视我国新
婚姻法关于离婚标准的例示主义立法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在离婚标准上的例示主义立法技术自身存在的弊端;二是例示主义立法模式固有缺陷的弊端。
1、我国例示主义立法技术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例示情形的选定不准确或不典型,如同居、暴力、虐待、遗弃等,没有任何限制,不区分过错方与受害方,不区分情节轻重,只要具有例示情形,调解无效,就应当判决离婚,这是不科学的。一些将暴力、虐待等情形作为离婚事由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设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应达到“不堪同居”的程度等,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即是如此。新
婚姻法却没有这种限制规定。2、还有一些情形,如配偶一方患有不治之恶疾或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等,可以例示而没有例示。3、我国离婚标准的规范形式与内容和效力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和整合。我国的离婚条件是一种全面开放、没有任何限制的立法。从法律规范的形式来看,我国采取的是例示主义,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破裂,例示属于夫妻感情破裂的例证;从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看,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破绽主义,过错方离婚不受限制;从法律规范的效力来看,我国采取的是绝对离婚理由主义,凡具有法律例示的四种情形,调解无效,就应当判决离婚。这种毫无限制全面开放的立法,要么,例示情形必须绝对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案件,否则,就应设立相应的救济条款予以弥补。我国设立的例示并非适用于每个案件,但又没有采取相对离婚理由或设立残酷条款,使例示的缺陷得不到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