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办公现代化,将电脑网络等新科技用于审判流程。
打造优美的物质环境,改善办公条件,要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要求,配备有关物质装备,与科技同步,以提高审判机关的科技含量,实现法院管理的司法化与现代化。通过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功能,建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诉讼管理系统,使案件流程清楚,文书起草、审批、签发、归档等全部在网上进行。对一些案件流程方面的工作,如案件登记、开庭公告、分案等,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完成,便于法官查阅,也便于当事人知晓。目前各级法院通过电脑网络之运行大幅减轻法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可能和现实。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房间内的采光、通风、合理安排办公桌椅等,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一点,也不应被忽视。搞好办公区域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形成优美工作环境,打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第四,提高领导素质与领导方法,加强业务领导,增强管理能力。
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没有比较好的领导者,就会成为一个松散的缺乏战斗力的团队,也就谈不上高效率。实践证明,民主式的领导方式最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相反,家长式领导只能压抑部属的智慧与才能,削弱部属的责任感,阻碍效率的提高。因此,当加强与规范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构建梯队组合,努力提高班子的决策水平,增强领导班子的全局意识,增强全院同志的团结。法学是一门较专业的学科,在法院领导人员的配备上,加强业务领导尤显迫切。另外,领导决策时,当以审判为工作重心,不要搞什么花架子,比如参与招商引资等等。抓队伍先抓院领导班子,把法院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前提。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勤政为民。作为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则要着重增强三种能力,即司法决策能力、司法管理能力和司法审判能力,重在管理能力。
第五,提高人员素质,采取“高薪养廉”等激励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
有些人员“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相应就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使其不断汲取新知识。要制定培训计划,树立良好的学风,坚持以岗位培训为主,努力强化法官对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司法技能。有些人员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时就要考虑提高人的自觉性,采取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培养其有强烈的事业心。在此,笔者着重谈一下“高薪养廉”问题。“高薪养廉”旨在“养廉”,而与“反贪”无关,“高薪养廉”政策目在于“保护清官”。从历史范围来看,“高薪养廉”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官员法定薪俸少而产生的“低薪淘汰清官”现象;以中国为例,自古官员的法定薪俸通常比较低,而官员既要维持家庭生活又必须以个人薪俸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如雇用师爷、衙役等),单靠法定薪俸远远不够;在这样的薪酬体制下,贪污腐败的官员可以用非法收入贴补私生活与公务上的财政缺口,而奉公守法的“清官”却常常陷入入不敷出、私务、公务两误的困境;其结果是造成“当清官”的成本过大,更多人选择做贪官而更少人选择做清官。于是,人们发明了“高薪养廉”政策,期望通过增加官员的法定薪俸以降低公务人员选择当“清官”的成本与代价,以防止“清官”队伍的缩水。[10]如今,法院队伍并没有执行“高薪养廉”政策,“低薪淘汰法官”现象不容忽视,不少优秀的法官流失了。“像安徽芜湖这样的中等城市,一个法官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就二万元左右。像何法官这样工作十年的法官,现每月工资还不足千元,奖金也少得可怜。这些钱既要养家糊口,还要帮衬着亲戚朋友……有人说:在目前,法官如果想挣钱,可能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违法;二就是离开。何法官选择了离开,而不是违法利用手中案件做交易。离开法院再去挣钱发展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可这何尝不是中国法官的无奈之举!”[11]如果一个公正的法官养不了一家三口人,或者说达不到养活两口人的中等标准,他能安心工作吗?工作都不安心,效率又从何谈起。有了保障,才能谈上更高一些的培养能力。对法官而言,则要着重增强四种能力,即运用法律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司法调解的能力和判决说理的能力,重在审判能力。人之管理是法院各项工作的增长性因素,是司法制度改革向前发展的动力。故在法院队伍管理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者要搭建一个有利于每个人施展才能的平台,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善用“激励”手段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司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