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杨玉圣
【全文】
如今的学术期刊(这里特指人文社会科学类刊物)的境遇,就一般情形而言,似乎很微妙,也很尴尬。这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这一现时代特征分不开的。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就总体上而言,还处在相当欠发展的状态,但所谓的学术期刊数量之多(三千余种)、品种之全(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应有尽有),在世界上可能名列前茅。可是,虽说数量庞大,但就学术质量而言,大都不敢恭维。比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收录的“核心期刊”为1800种(是从12000种中文期刊中选出的,包括文理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收录的“核心期刊”为344种(是从3000种人文社科期刊选出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4年)来源期刊540余种。这些经过文献学专家从3000多种刊物挑选的“核心期刊”,从300余种到500余种。尽管数量不等,但都说明,大多数所谓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85%-90%)恐怕是名不副实的。另外一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在1000多种高校文科学报中,能够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仅有11种(约占1%)。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界至少有以下三个突出现象(在发达国家是几乎没有的):一是综合性刊物之多(每个省或市的社科院、社科联分别至少办有一份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各大学的文科学报也都是清一色的综合类刊物,两者合计有1300多种);二是大学学报之多(下自专科类院校,上至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学府,都办有文科学报,不少大学的院或所或系也办有刊物,总数量超过一千种);三是党校、团校以及党、政、军等部门主办的宣传学习类刊物(在中国也被归类为学术期刊)之多(1000余种)。
这是第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水准还不高(在很多方面还很低或者是空白);另一方面,到处是所谓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第二个悖论是:一方面,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数量之多令人目瞪口呆;另一方面,高质量、高品位、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乏善可陈(我猜测公认的此类学术刊物不会超过30种[1],约占总数的1%)。
第三个悖论是:一方面,有正式刊号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质量堪忧,让人难以乐观;另一方面,那些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学术集刊),尽管其整体学术品位令人称道[2](至少可以举出50种左右[3]),但因为没有刊号,名不正言不顺,故既未进入目前的论文检索系统[4],也未被纳入相应的学术评价系统[5],这显然是极其不公正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