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实践的故事——读冯象《政法笔记》
刘星
【全文】
《政法笔记》出版了。作者,旅美学者冯象。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读书》杂志设一专栏,名叫《政法笔记》,主持者就是冯象,缘其对法律的深刻理解和撰述“法律故事”的绝佳文学技艺。近些年来,学界甚至其他领域的读者,对《读书》有些微词,但《读书》宽以待人同时“我行我素”,从而,好文依旧不断,《政法笔记》即是其一。
取名“政法”,可能会造成一些误解,有如作者自己所说,中国“政法战线”、“政法干部”之类的语词使用层出不穷。这样,此一“政法”嵌入彼一“政法”,自然易引发不断的融合想象,以为又一“政法作者”加入了红色战斗行列。然而,细细思来,翻读《笔记》,可能没有人会怀疑中国法律实践,甚至西方法律实践,从来都是政法式的。固而,问题不在于是否“政法”,而在于怎样“政法”,也就是怎样成为“政法实践故事”的观察者、写作者、参与者(红色与否则是另外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成为独特的“政法”风景线。
一
为理解《笔记》论及的“政法”,应当知道法律实践和法学实践中的一个“老帐目”。
从《政法笔记》头篇文章刊出,至其成书出版,中国法治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断思虑甚至忧虑的问题,择其轰动而又影响深远者,如去年的孙志刚、李慧娟、刘涌之案件,还有屡禁不止且愈发疯狂的官吏腐败。大家知道,中国从来都有文本的法律,堪称颇为详尽,言之凿凿,但是,法律文字一旦进入生活实践就变样、变味、变戏法了,不知为何总和常人理解的相去甚远,就连部分法官和律师之类的“法共体”(法律共同体简称)成员,也白天街头为民“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从事法律文字咨询服务,晚上则在“手机通话”后,相继躲进“黑色法律交易的夜幕”。
这是什么问题?
有说,这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简称执法司法不力。民间谓之腐败。有说,这是执法司法素质不高,故而应该提高法学教育,教育之中除了业务培训之外还有职业道德提升。专家谓之提高门槛。有说,法律文字还是不够详尽,应该继续开会、讨论、制定、发布。民间和专家都谓之健全制度。还有说,监督不够,权力集中,应该建立有效的“循环人盯人”机制。人人谓之相互制约。
这些说法,都暗含了一个假定:法律文字和法律实践走上了方向不同的道路,固而,我们必须看到本本法律和“行动法律”的区别。于是,变样、变味、变戏法的问题,就成为了法学学问中经典的“说一套(本本中法律)做一套(行动中法律[尽管这法律有时称潜规则更合适])”的问题。在作这样理解的过程中,法律职业人士当然包括法学家,也就开始不断地争论立法与司法、效力与实效、国家法与民间法、本本法律与行动法律的关系,有时还相互叫板,当然,也有研究策略制定方案的,对之整理以备后用。接着,法律实践法学文字本身的书写也就记录下了日日重复、天天盘算的“老帐目”。“老帐目”里虽有日期更新,却少有新鲜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