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惊闻汉城改首尔

惊闻汉城改首尔


张志成


【关键词】汉城 首尔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汉语
【全文】
  
  今日上网,发现了来自新华网的一条简短消息:“中国近日将开始启用韩国首都汉城市的中文新译名“首尔””。急忙查询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网站,暂时并无正式消息。但是,既然为新华网这一官方新闻机构编发,想来不会是向壁臆造。看来,负责规范、统一汉语普通话和汉字的“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确是屈服于“韩国”——不——应该是可瑞压共和国首都(其实应该是京畿)的要求,要对我们中国使用了几百年的一个词语进行修改了。
  中国在语言文字上屈服于外力,在我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看,汉语在吸收外来词语的同时,一直都在独立发展着。哪怕在文字狱盛行和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汉语、汉字都受到尊重,除了避讳改名之外,没有过以权力来改变语言的先例。即便是不同民族、种族之间的歧视性语言,也只有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淘汰的事实,无以权力封人口的律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朝高官固然满口“匈奴”,匈人自己岂有满怀豪情自称“我匈奴”的道理?原因在于,没有任何种族会把自己称为“奴”族。而作为匈人后裔的匈牙利人,固然可能因为消息闭塞,而不知其祖先被称为匈奴,但即便是在汉匈和亲之时,也未见有单于就匈奴之称而抗议者。这是因为,即便以当时汉、匈文化之落后,也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断无要求别人必须怎么说的道理。可以对照一下,即便是在封建专制之汉和奴隶集权之匈,亦无以行政权力改“正”一个名词的荒谬之举,当今的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该当何为呢?
 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能够使使用这种语言的人通过已经获得的共识来进行交流。当然,这种共识可能是变动的,但这种变动必须尊重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而且,经验的事实表明,不尊重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或许表面可以获得一时的效果,但最终这样的语言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例如古代历史中对皇权的避讳。现代人已经可以放开胆子,只呼始皇帝为赢政。如果当今谁自称为朕或者寡人,也只能是图增笑柄。而对于皇帝这一尊称的历史的事实是:水浒传中李逵言曰: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个“鸟”字才是老百姓对皇帝的真正称呼。贵为皇帝者,奈何?
 现代国家固然与古代不同。从全球化的趋势看,语言文字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融已经成为正常现象。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互交流、融合,形成新的共识,语言文字发生改变,遂改变了原来的说法的事实也不鲜见。例如,西方原来多称北京为“PEKING”,但现在随着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其他影响波及世界,PEKING逐渐销声匿迹,逐步为BEIJING所取代。但是,象北京大学的英文译名仍然以PEKING UNIVERSITY为主。中国又何曾向使用罗马拼音的西方人发出照会,要求改“正”过呢?没有。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