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本文写作中曾得恩师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孙效敏教授指导;完成后,又呈原同事宁波大学罗俊明教授指正;其后,作者就船舶失踪问题向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莫世健教授当面请教,莫教授表示赞同作者的观点,并给与作者更多启发和教诲。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1]张湘兰.海上保险与索赔理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43-44.
[2]刘磊.两岸海上保险基本原则的分析与比较[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1996:7.
[3]陈朝晖.论海上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2003:5.
[4]陈安.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46.
[5]陈安.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61.
[6]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65.
[7]刘磊.两岸海上保险基本原则的分析与比较[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1996:7.
[8]沈木珠.
海商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65.
[9]张湘兰.海上保险与索赔理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9.
[10]汪鹏南.论海上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及相关基本法律原则 [J].海事审判.1996(1).
[11]http://www.jilee.com/public/commonsense/glossary/cde.htm
[12]参见:司玉琢.
海商法大辞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86.
[13]郭瑜.
海商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14.
[14]汪鹏南.论海上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及相关基本法律原则 [J].海事审判.1996(1).
[15]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38.
[16]韩世远.合同责任的争点与反思[N].人民法院报.2001年6月22日.
[17]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63.
[18]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41.
[19]沈木珠.
海商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