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CEO制度与我国公司法的冲突及协调

论CEO制度与我国公司法的冲突及协调


谈萧


【摘要】CEO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产物,它满足了公司管理专业化、快速决策的需求。引入CEO制度有利于改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公司决策和执行成本。从法理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公司中广泛设立CEO职位的行为并不违法,但是从现实情况上看,我国许多公司设立了CEO职位后在治理结构上并无实质改变。原因在于我国公司引入CEO制度存在法律障碍。我国正在修订的《公司法》应该考虑中国公司设立CEO进行公司治理创新的需求,消除相关法律障碍。
【关键词】CEO 公司法  冲突 协调
【全文】
  一、引言
  CEO即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是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日渐繁忙,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阻滞和沟通障碍,影响了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美国一些公司开始对传统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变革。CEO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将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经理层手中。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权力非常大,除了拥有总经理的全部权力外,还拥有董事长40%-50%的权力。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其主要职能是选择、考评管理人员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薪酬制度。CEO虽不是公司出资人,但它对重大事务却有决策权。当然,有些物质资本出资人由于拥有人力资本——专业管理知识,也可以兼任CEO。目前设立CEO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公司治理方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都设有这一职位。CEO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些网络公司中,在那里,CEO往往是自封的,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称谓对中国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后来,CEO一职在中国许多公司尤其是传统大公司中陆续出现,例如,海尔的张瑞敏、春兰的陶健幸、康佳的陈伟荣、长虹的倪润峰相继改称CEO。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中国公司中自称为CEO的就已达到1.2万人。[1] 此时,公司设立CEO一职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产生于美国公司治理实践的CEO制度在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下能否成功移植并产生良好效果,对此少有人进行法律分析,正在修订的《公司法》也根本没有涉及到在市场上广为实践的CEO制度。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