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发表暂停招收硕士生声明时没有想太多

发表暂停招收硕士生声明时没有想太多


贺卫方/曾繁旭


【全文】
  贺卫方的时间表总是这样紧巴巴的。7月16日晚上7点多,他由北京飞往广州,准备广州律师协会的培训讲课和“法则明律师事务所”二十年所庆。一下飞机,就被中山大学几位朋友“迎走”。深夜两点,才回到宾馆。
  第二天一早,记者来到他房间。角落里摆放着友人送来的鲜花和水果篮,桌上摊着一本名为《最佳辩护》的书籍。“我们可以聊一个多小时,11点我有一个越洋电话。”他说。
  也许因为下午要演讲的缘故,他穿得特别精神,浅蓝衬衣,笔直黑色西裤,皮鞋锃亮。头发也是刚刚剪的。45岁的他,半边的头发已经花白。
  二十年了,1985年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到今天,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间,他足迹“踏及大江南北”,在基层法院、大学、甚至在偏僻的乡村,“每年在北大以外的演讲大概不少于50场”,“为传播法治理念和思想而努力”。
  如今,他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中国司法改革的领军人物。1990年代底,他被《中国青年》杂志评选为“影响中国21世纪发展的100位中国青年”之一。
  贺卫方开始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是在1998年。他在《南方周末》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复转军人进法院》。此后他在媒体上写作了一大批关注现实的文章,并最终结集成为一本学术随笔集《法边馀墨》。
  对于自己的角色,贺卫方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承认,自己不是特别学究气的学者,“不喜欢对问题做特别细化和系统化的思考”,而喜欢结合一些重大个案,用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一种逻辑,“就是传递一种精神,法律社会的一种精神。比方,政府的权力为什么必须加以限制?”
  “一个是严格地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个就是严格地保障公民的权利”,这句话概括了宪政的基本内容,也是贺卫方经常使用的表述。在他看来,“每一位法学家,都应该通过一种可能的方式对社会发生作用”,“想方设法”推动宪政改革。
  有人总结说,宪政、司法制度变革、法官职业化,是贺卫方布道的三个关键词。“中国在这三个方面的弊端,造成了民众与司法机器间几乎积重难返的紧张。而多年来,贺卫方的努力,深刻影响了处于‘法蒙昧’时期的中国公众和司法实践者。”
  6月以来,选择奔走与表达的贺卫方,再次进入了舆论的中心。
  6月24日,他在网络上贴出了“暂停招收硕士生的声明”,批评他自己所就职的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质疑免试保送生扩招的必要性。然后,他乘上前往加拿大的飞机,留下人们对于他的动机的种种猜测和评议。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