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际证券业自由化的新动向

  年7 个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股票和债券的买卖猛增至7 640 亿美元, 而1985 年仅为2000 亿美元。同时, 证券业管制的松动也大大推进了国际融资证券化的步伐。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说, 1983 年, 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额为730 亿美元, 当年国际银团贷款为640 亿美元, 到1990 年国际债券净发行额达2 800 亿美元, 同年的国际银团贷款为960亿美元, 1995 年第三季度国际证券市场上的融资总额就达104 亿美元, 债券融资所占国际融资的比例也从1981 年的26% 上升到了1993 年的85. 9%。
  (三) 国际证券业的自由化, 打破了银行与证券公司的界限, 有利于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运用三大工具来实现,其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行为而达到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目的。这样, 如果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 则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可以同时渗透到证券市场内, 发挥三管全下的合力, 并以此为媒介影响其它投资者的行为, 尤其是为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增强信心, 从
  而促使中央银行更好地发挥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
  (四) 国际证券业的自由化, 对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及经济的繁荣有着巨大的正面功效, 但由于证券业是高风险业务, 其自由化的趋向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1. 国际证券业的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际金融动荡的导火线。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日趋自由化, 银行与证券合二为一, 有利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 促进了各国证券业的发展, 但它也给国际金融市场留下了隐患。因为发行证券免受有关准备金、存款保险金和资本比率法规的约束, 存在无中央银行的保险及发行人资金不充足的危险。同时证券发行涉及大量当事人, 他们分散在不同国家,受制于不同法规, 境外市场的违约、欺骗、经营失败和其它突发事件等更不容易捉摸和控
  制。证券运作的自由化, 更是使许多新的金融工具(如股票指数期货、国债期货) 的大量交易离开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使监管部门难以衡量和控制银行的风险程度。这一切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充满着风险和不稳定性。1994年的美国加州奥兰治县破产、1995 年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巨额亏损, 1996年的日本位友期铜事件和香港怡富丑闻等一系列危机和风波接踵而至, 震惊了世界金融体系。而在这一系列金融危机和风波中, 国际证券业管制的松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导火线
  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国际证券业的自由化, 助长了虚拟资本的恶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形成, 影响了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80 年代后期日本的经历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证券市场自由化的推动下, 日本股票资产由1985 年底的242万亿日元增至1989 年底的890 万亿日元, 增加了2. 7 倍; 日本上市股价总额从1985 年底的196 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 年底的630 万亿日元, 增加了3. 2 倍; 股票平均价格从1985 年底的608 日元涨至1989 年底的1626 日元, 增加了2. 7 倍; 而同时期日本国内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