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社会运动相对论纲要(一)

  
  
  
  
  
  
  
  
  
  
  
  
  
  
  
  四 可能的推论   
  (一)十条规律  
  1、非理性社会可以演变为理性社会,理性社会也会被非理性社会所化解,以对方的极限发展而相互转化。 
  释:1)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追求非理性与理性的和谐。人类不亡,非理性与理性的互化演变过程将生生不息。非理性与理性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统一存在于人类社会。非理性与理性是对立统一体,逆反理性与理性是反对关系,不是对立统一体。非理性与理性有互补性。非理性是客观存在,不是对理性的反对。逆反理性是主观的,是与理性相对抗的。应肯定非理性的自由存在,否定逆反理性的自由化。逆反理性在理性活动极端化时可促进其转化为非理性的积极性而发挥催化作用,但无独立价值。
  2)非理性社会是以血缘、地域、民族、种族、宗教、情感等表象为存在基础的社会,具有人类社会幼年期的社会特征,是无意识性、物质性、生物性的低级的感性化社会。人类历史至今还处于此种状态,无论其表象是野蛮还是文明。  
  3)理性社会萌芽于非理性社会,但理性社会是以智力、智慧、精神、理想、科学、文化、道德的撞击和社会自治、和谐为存在基础的社会,具有人类社会成熟期的社会特征,是意识性、人性的、高级的、理性化的社会,人类历史的未来如是。  
  2、人类社会可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应限制人类自身的发展,否则人类会为自我的无限发展而毁灭——自杀、疯狂、毁灭世界。  
  释:1)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人类社会应可持续、平衡发展,无限发展是人类自我毁灭。个体会死亡,人类并非不朽,这是不可改变的人类宿命。但意识、灵性可永存,可与宇宙同一。反归求己,善待万物,在和谐中求永恒的快乐,寻求精神的彻底解放。人类发展的极限将是返归自然,这是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的大道。做谦虚的个体、谦卑的人类。忏悔、求道、回归吧!不要一味向前,应珍惜此在、不忘过去,寻求生存大道。
  2)个体能力无论是内在潜能还是改变外部环境的能力都不是无限的,惟有智慧、悟性是无限的(天人合一境界,短暂的高峰体验,可重复)。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智慧的协调是人类智性的核心问题,不可以混淆,不可以对立,不可以同一。把握双方的度与平衡很重要,否则就是自我毁灭。  
  3)人类整体能力大于全体集合能力,但人类社会不过是大自然的子系统。人类存在、发展、活动的时空都是有限的,不可以狂妄自信。  
  3、人由个体无知到有知的质变,再由知少到知多的量变;由知到求不知、限制知的发展的本质变化,如此反复。  
  释:1)认识论视角下的社会,趋于知,止于不知。不知到知,知到无知。知不可以无限,正如食不可以无节。知少是福,知多是祸。求知是生命发展的精神动力,但不可以求全知。愚昧是个体的耻辱,但大智若愚。知道与不知道的矛盾调和在于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始于不知,止于不知。勿妄知。  
  2)能由知多走向无知境界是很难的事情。不知易、求知不难,难得在忘我、忘知。  
  3)对人类整体存在的知或不知的把握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4、人类由社会成员的外貌、体力差别到心灵、智力的差别,由差别到无差别的质变,由反差别到新差别的定型化、制度化,如是反复。  
  释:1)生物、社会一体化视域下的社会,个性不可偏执、人性可以趋同。人的命运是一样的,差别是外在的,本质上人无不同。差别不是绝对的,异中有同;同一也不是绝对的,同中有异。个体的差别正如人性的同一,一样值得关注。不要过分关注差别,也不可过分关注同一。  
  2)差别不是等级,反对特权。独立、自由的个体是平等的、无差别的,但个体实现平等的能力永远不可能一样。反差别不是平均主义,反对依附。无差别社会与等级制国家同在。  
  3)差异、同一相互转化,反复循环,一波胜似一波。感觉不同,理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力差异决定认识结果的差异。  
  5、从个体无心理基础,对社会发展都有重大作用。社会发展的对立到心理趋同,如是反复。 
  释:1)心理学视角中的社会,关注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人类心理,不同的心理域导致不同的情感、意志、性格、知觉、气质等差异。人的能力大小决定性制约因素往往在其心理素质。有特殊心理、有共性心理,心理对社会成员认知与情感有重大影响,社会协调的根本在于心理沟通。   
  2)正视心理多元化与心理规律性,心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维度。  
  3)心理发展常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速度,心理是矢量。顿悟与科学,两种心理基础,对社会发展都有重大作用。社会发展的心理动力规律:社会按非理性力量,无意识流而自由发展。无意识是意识的源泉。意志是无意识和意识统一的中介。人类意志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6、由不知神到敬神,由敬神到灭神,由灭神到做神人,由做神人而返归自然无知,如是反复。  
  释:1)宗教视角中的社会,敬神而无畏,人皆通神。对神的崇拜不仅仅是因为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或对自身存在的无知这些低层次现象,而是从终极上看,人类不是万能和永恒的。人类同一本身是虚幻,人类社会也是不真实的幻象,似神话,是人类的精神自慰。  
  2)从敬神到弃神是人类精神对自然和本我的一次根本性反抗,人类只有自我拯救。  
  3)返求自身,回归自然,与天地万物合一,齐生死,归入永恒、忘我、无知、自由之境界,则人走上为神之路。个体的完善,非社会化而是自然化是人的真正归宿。 
  7、由无畏死到畏死,由畏死到乐生,由乐生到畏生,由畏生死到忘生死,如是反复。  
  释:1)人不知何以生,亦不知何以死。人知必死,死却很难,来的简单,活的复杂。何以乐生畏死?不知生所以乐,知死所以惧。忘我可以得到大乐,是人生正道吧。  
  2)不求长生亦不求速死,生死是一样的,自然的变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