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理想之大略

  2、教育发展之分析
  【1】上古教育——准启蒙教育(止于先秦);
  【2】中古教育——准奴化教育(止于宋元);
  【3】近古教育——奴化教育(止于清);
  【4】现代教育——启蒙与奴化并行教育(始于民国)。
  3、教育之走向问题
  【1】应绝对摒弃为阶级统治服务使然之奴化教育;【2】启蒙教育当为最重要之方向;
  【3】对现行教育体制需绝对否定;(当下教育体制乃功利与世俗的染缸,真知与高尚的铁屋。)
  【4】当下教育对道德、高尚、价值取向、人格等一系列关乎人之一生走向的概念之歪曲传播,当绝对否定;【5】人之个体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则衍生思想的根源不同,即有百家思想,则须有百家言,人之个体所依赖之社会方可健康发展与进步。
        第四部分:历史
  1、历史的自然含义
  历史,记载人之发展所历之事件,须以人的活动为根本修史之宗旨。真实、客观,文字、图片及其它可传承之载体反映人之活动,当为历史之必要。歪曲、主观之修史态度当不可取。观古今之史要,无一能逃脱肆意篡改历史真相之列。朝史之修必为统治之利益服务,切不可取。
   2、民众是历史的活跃力量
  纵观古今历史之进展动力,当首推民众之力量。朝代更迭,政府移位,皆因民众之力量而功成,民众之真实力量乃为革命之残酷性和彻底性。扫除开始阻挡历史前进之恶势力。
  科学、人文、政治、经济、民主精神之逐步演进,首须民众之无畏探求,推动统治者之治理观念亦作演进,否之,民众之革命将强力推之。
  历史之真正进步与发展,须臾不可离开民众之智慧、力量、旗帜。研究历史,首先须研究社会之民坚民众之大略及根本。统治者当为民众之陪衬。
   3、历史是民众的历史
  自汉《史记》降来,官修史书之歪曲、篡改历史真相流波愈演愈烈,及至共和国改革之时代。历史已面目全非,致人耳目之蒙敝,全然为其统治利益之服务。即读史当读古史,兼读而明,不依当下所修之史为标准,方可品出历史之真味。
  社会螺旋式上升及发展论,皆属马克思之观念与理解,然一经中国化,只见马翁之霓裳,不见马翁之精神!
  修史重要一原则当为真实。如实记录社会发展线之一点,则留世人及后代以自我评判,为国家、民族谋!
       第五部分:文学
  1、文学是人的文学
  文学须以人的现世存在为之出发点。反之,宇宙间无人这个物质与精神的合体,则不存在人的思想和对宇宙的观察,也就无所谓文学反映人类世界及边缘世界之需要。亦即人是观察存在于宇宙之间的,才有人思想和观察及其具体的和抽象的认识,才有人对其存在于宇宙世界而特有感受和彷徨。反之,无人则无文学。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