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识基础
人的知识结构是其正确感知事实和理解问题的基础,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未成年人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低龄未成年人知识的缺乏也影响其表述的准确程度。例如,某案中一个五岁儿童的证言将被用来证明一桩谋杀案的发生地点。询问者问道:“那里离你家多远?”“那辆车走了多远?”“你是几点离开那里的?”“他带你到哪去了?”“你们在哪条街停下去公园的?”“在哪个城市?”“你能用笔画下来你坐车所经过的路线吗?”显然,该儿童给出答案的可能性与真实性取决于她运用米、小时、分钟等计量单位的能力、她对当地地形的了解程度以及她的绘图技术。最新的研究证明,正常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5岁儿童已经掌握了这些能力。而一个3、4岁的儿童运用常见的度量单位来描述某些事实就是值得怀疑的,他们往往尚未掌握用精确的量词来表述事件。
是否具备法律体系的相关知识也是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地,未成年人没有接受过专门法律培训,通常很难理解抽象的法律体系,基本不具备法律上所常用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多数未成年人缺乏有关法律的经验和知识。有国内学者以广州市不同学校的200名五年级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一次研究,结果显示“法律”一词在儿童头脑中的表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罪与罚,司法机关和人员,法律条规和品格。” 由此可见,我国多数学龄未成年人对法律的认识极为片面,对法律体系的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形下,由于某次偶然事件卷入法律体系的未成年人对法律、庭审的知识必然十分有限、不完整甚至扭曲。法律体系对他们而言是神秘、可怕的。因此很有可能由于不了解法律规定和原则而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或冲动地编造虚假的言词证据。
二、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客观因素
相对于未成年人自身固有的发育缺陷来讲,未成年人所处环境、提供言词证据的过程及询问者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真实性。我们主要从作用力的来源上把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很多情形下,客观因素要通过主观因素来对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真实性施加影响。
(一)外界不良干扰
尽管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易受外界干扰的程度不同,但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未成年人普遍心理素质差、缺乏坚定的信念,更容易被外界不良影响所干扰而影响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外界不良干扰主要来自未成年人与案件当事人及案件处理结果的利害关系、与未成年人关系亲密的人和案件的利害关系人等。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