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企业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专题之二

  发明专利代表了企业的创造性和技术含量,企业专利越多,它的创新能力越强,竞争力也越强。专利制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成果要受到专利的保护,这又促进了专利制度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目前IT企业在专利保护方面做得不够,一方面由于专利保护意识不充分,另一方面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缺乏创新能力,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只有增加技术积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依靠专利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创新能力、使专利技术便捷地进行交易和实现产业化,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有了创新技术之后,还要重视向专利的转化。在普通人看来,专利申请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持有人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将自己的“点子”转变为可以专利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企业没有专利申请的经验,可以考虑聘请有专利经验的律师做顾问,或者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到企业参观,多提建议,发掘身边的专利线索,使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利律师密切合作,及时将“点子”变为成型的专利方案。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申请命中率。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过期专利和公开技术,及时地跟踪专利动向,留意工作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注意总结创新工作。
  其实像专利、商标这类知识产权,必须是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授予权利,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一家企业刚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的的确确是自己发明的,而且技术上也绝对先进,能不能称之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不能,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去申请专利,也不可能获得专利授权,除了一些版权权利,是不能认为拥有能实施技术许可、专利许可这样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仅有一两项或几项专利就能概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吗?不能,因为专利的数量不够,由于专利制度的“一发明一申请”原则,决定了控制一个产业或核心技术的专利数绝不能仅是一两个,必须得有几十个,上百个,而且还得是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
  专利授予本身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保护专利技术的内涵也并非只针对个人发明创造,更包括对全社会和公众权益的保护。可以说,专利技术关系到各行各业,专利能反映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专利数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兴衰。专利可以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使他们不断进步。拥有专利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必然会不断地把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去;还没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也自然会努力进行研发,以争取获得专利,改变自己处于劣势的市场地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专利保护的目的不是为了垄断市场,而是鼓励技术创新,并使企业能够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申请新的专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我们必须尊重知识产权,运用起法律武器,共同捍卫公众利益,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度,企业应该随时准备保护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就像保护其他资产一样,而保护的底线是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如果知道有人侵犯自己的专利就要采取措施设法予以制止,同时,也应该在公平的前提下许可其他公司使用自己的部分专利,并合理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其他企业的专利使用权。
  专利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许多大的企业都曾遇到过与专利有关的事件,这无形中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让企业充分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不管怎么说,专利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发明人的利益和提高其研发方面的积极性,并促进知识共享和产业进步;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技术力量不足的企业必须支付价格不菲的“专利使用费”,从而被“合法掠夺”。不过,如果各企业可以把“专利”这把利刃挥舞得恰到好处,相信我们的产业将会获得更快的发展。
  (三)中国企业标准战略的定位
  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发达国家与我们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的结合和实施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能掌握技术标准及技术标准战略的要义,我们必须对国外的技术标准战略进行剖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策略。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技术实力、知识产权成果以及法律体系的差异,使得国外与我们对技术标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搬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而必须深入研究国外技术标准许可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质,给我国产业界“建标准”和“用标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与国外在技术标准的许可问题上研究侧重点存在不同是有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的。时代背景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标准的更新和发展加快,标准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现实背景是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对知识产权和标准的许可战略都刚刚认识,或者说许多企业对这些新鲜事物都不怎么了解,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更是少得可怜,下表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
  表一 1997—2001年在中国的3G发明专利申请情况表(注:参见“信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报告(摘要)”,载《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6期,第6~8页。)
  1997—2001年,在中国涉及3G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共462项。
  附图
  表三 1997—2001年在中国的数字电视发明专利申请情况表
  1997—2001年,在中国涉及数字电视的发明专利申请共806项,而且近几年发明申请是以每年200多件的数量在增加。
  附图
  这样的数据就决定了我们研究的侧重点是:标准许可的实质是什么、标准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管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怎样建标准、怎样用标准,甚至是呼吁要多申请专利。而国外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要重视专利、要多申请专利、要注重知识产权战略这类基础性问题,他们现在研究的侧重点是:利益平衡、技术标准许可的反垄断问题、专利信息披露等。
  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既然体现为标准与知识产权共同作用力。那么就要分别讨论一下标准的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分析透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结合以后产生的巨大作用。
  
  五、标准化发展史
  (一)古代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进入社会共同生活实践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出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钵口上刻画的符号可以说明它们的萌芽状态。元谋、蓝田、北京出土的石制工具说明原始人类开始制造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舍对方圆高矮提出的要求。从人类社会第一次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资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了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需要统一,逐步从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过渡到标准化的器物。当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遗世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看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有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要求,如用规校准轮子圆周;用平整的圆盘基面检验轮子的平直性;用垂线校验幅条的直线性;用水的浮力观察轮子的平衡,同时对用材、轴的坚固灵活、结构的坚固和适用等都做出了规定,不失为严密而科学的车辆质量标准。在工程建设上,如我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就建筑材料和结构做出了规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的描述可视为“标准化药典”。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律令如《工律》、《金布律》、《田律》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宋代毕shēng@①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更是古代标准化的里程碑。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