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法律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确保地主阶级国家的财产所有权。秦律规定:仓库粮食因漏雨而腐烂的,主管官吏要赔偿;谷物、官有器物经检验不足数的,主管官吏要赔偿;公家之牛,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死亡的,官吏有罪;私人借用官府牛车,致使牛瘦瘠,车毁损的,主管之吏有罪;百姓借官器物及负债未还而死亡的,主管之吏赔偿;百姓借官府债务无力偿还的,以劳役(一日八钱)抵偿。[(18)]
专制法律对工商业的控制
新兴地主阶级出于“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农业、畜牧业、官营工商业的管理,另一方面竭力抑制和打击民间工商活动。《商君书·垦令》提出“废逆旅”(即商旅),“无得取庸”(即雇用佣工),“贵酒肉之价重其租”,“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的主张。商鞅变法时规定:“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19)]秦律则规定:客商未向官吏交验通告证就进行交易的,要处罪;禁止穿“绵履”(有花纹的丝织鞋);不准雇人代服劳役;不能将珠宝卖出境外;禁止向债务人强索人质;行贿一钱的处以黥城旦之刑。[(20)]
专制法律对宗法家族秩序的维护
新兴地主阶级并非全然否定“礼”的作用。《商君书·画策》:“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苛生。此乃有法之常也”;《韩非子·忠孝》:“臣奉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管子·任法》:“仁义礼乐者皆合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为人君则怀,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君怀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秦律才公开维护父家长的特权和宗法家族秩序。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60岁以上的老人告子不孝,要求官府判以死刑,官府应立即拘捕之,勿令逃走;父亲告子不孝,要求官府斩其子之足,终身流放到蜀境,官府照办;家长告男奴隶强悍无礼,要求卖给官府作官奴隶,家长告女奴隶凶悍,要求施以割鼻刺面之刑的,官府均照此办理;“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21)]国家用这种法律来维护家长的特权,并借此让父家长协助国家管理好臣民。
专制法律对思想学术的控制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采取愚民政策。《商君书·垦令》:“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为此,必须禁绝民间学术活动:“博闻、辩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靳令》以“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国之六虱”,要求严加禁绝。这样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法律的权威。如《韩非子·和氏》所言: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为此,法家主张,法律一旦公布,严禁百姓私议:“作议者尽诛”。《史记·商君列传》载:“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韩非子·五蠹》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情的法律扼杀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使学术活动重新回到“学在官府”的老路上去。
集权主义的司法:“罪刑法定”·“有罪推定”·刑讯·“重刑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