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还是预选:论区县人大代表选举中正式候选人的产生方式的改革
赵晓力
【全文】
一
1990年,因为开亚运会,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推后了一年。从那以后,北京市各区县的人大代表选举就比其他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晚半年甚至一年半。12003年末北京市这次区县人大代表选举,是全国各省市中是举行最晚的。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到2003年12月16日,4403名代表已经全部产生。18个区县共2336个选区中,一次选举成功的有2302个选区,其余34个没有选足名额的选区到12月15日也都完成了另行选举。2至此我们可以说,我国自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颁布后的第15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就全部结束了。如果从1979年第二部《选举法》规定县级人大代表直选开始算,至此就是第七次县级人大直选结束了。下一次,是在五年后的2007-2008年间。
和深圳一样,北京市这次区县人大选举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是出现了一批“自荐候选人”。网络和媒体上的不完全统计,约有20多人,大部分是小区业主和高校师生,还有几位律师和自由职业者。我国现行1995年《选举法》并没有规定“自荐”这种提名方式,所以这些“自荐”候选人还得通过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才能成为候选人。把他们跟其他选民推荐或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区别开来的并不是提名方式,而是是否明确表达代表意愿。这些自荐候选人,都通过网络或媒体向社会表达了强烈的代表意愿。
自荐候选人中成为正式候选人并最终当选的人大代表的,有北京邮电大学的教师许志永和回龙观社区的业主聂海亮。3其他一些候选人,或者进入了正式候选人名单但没有最终当选,或者根本没有成为正式候选人。后一种情况下,根据《选举法》还可以以选民正式选举时“另选他人”的方式当选。有些未进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自荐者试图走通这条路。1998年选举,全北京市4402名代表中只有一个是这种方式选出来的,这次,全部4403名代表中,笔者所知有两个是“从票箱里跳出来”的。
无论如何,“从票箱里跳出”,这种当选方式在大规模的选举中太难了。能否成为正式候选人,对能否最终当选意义更为重大。这就碰到了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这次由于自荐候选人的出现而更为人所知的“酝酿”程序。
二
北京这次选举,第一轮提名的初步候选人共41,637人,1998年那次比这还多,是50,956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初步候选人,是跟我国《选举法》所规定的候选人提名方式密切相关的。我国选举法规定了两种代表人提名方式,一是政党和人民团体的“组织提名”,一是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后者提名门槛较低,也非常民主,但它的后果之一就是提名候选人人数可能超过应选候选人许多倍。比如,2003年这次和1998年那次,北京的初步候选人数分别是应选人数4403人的9.5倍1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