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报道过的几个侵犯死者名誉的案件,比如荷花女名誉权案,郭小川名誉权案,(注:“郭小川有段鲜为人知的黄昏恋——著名诗人名誉权案判决引起各方关注”,《中国青年报》1999年12月12日,第2版,转引自郭卫华、李晓波主编,《中国人身权法律保护判例研究》(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袁新义名誉权案,(注:见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7年第2辑(总第20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第142-146页。)都可以以保护死者近亲属的名誉权或者人格尊严的方法获得合理的解决。
四、死者的其他人格利益与死者亲属的人格权的关系
上一部分讨论了侵犯死者名誉时的法律状况,即,可能构成对死者近亲属的名誉权或者人格尊严的侵犯。那么侵犯死者的其他生前人格利益时呢?
按照2001年司法解释,在死者的姓名、肖像、隐私、遗体、遗骨(注:该司法解释还规定了侵犯荣誉权的情形。笔者赞同张新宝先生的观点,荣誉权不应当作为一项独立的人身权,而是名誉权的一种特别情形。参见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3-46页。所以,按照一般主张侵犯死者“荣誉”的行为,适用上文关于死者名誉问题的讨论。)受到侵害时,死者的近亲属都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对此,笔者不能完全同意。
其实2001年司法解释在基本精神上已经很正确,即,死者近亲属是基于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而提出请求,包括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损害死者名誉可能侵害其近亲属的名誉权或者人格尊严,上一部分已经加以论证。可是使用死者的肖像、揭露死者的隐私,难道可能同时造成死者近亲属肖像权、隐私权的损害吗?显然绝不可能。该司法解释没有比较明确地揭示这些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那么,死者近亲属基于自己的何种权利才能够主张他人使用死者肖像、揭露死者隐私的行为是对自己侵权呢?
本文认为,使用死者肖像、揭露死者隐私、盗用死者姓名,同样只在侵害死者近亲属名誉权或者人格尊严的情况下,才能够主张侵权。比如,盗用死者姓名进行犯罪行为,造成死者名誉下降并且影响其近亲属名誉,或者使用死者肖像从事不恰当的活动,影响了死者的名誉。反之,如果虽然侵犯了死者的某些利益,但是对其近亲属不造成伤害,或者从社会一般观念来看是须予以容忍,则不构成侵权。比如,某人做好事而留名“雷锋的战友”,不构成对雷锋亲人(如果有的话)的侵权;为了纪念某人,其他人在网上为他设立“纪念馆”而使用其肖像,或者所在单位在网站上仍保留其肖像并介绍之;作为历史研究而揭露死者隐私(比如研究鲁迅的婚姻关系)等。
侵犯死者的这些生前人格利益,可能对其近亲属构成的侵权主要是侵犯人格尊严,而对侵犯名誉权的可能性较小。
前文谈过主张名誉权继承的观点难以成立。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至少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下,性质并非财产权,不能继承。当然,这些权利可以在一定情形下带来财产利益,比如用名人的名字作商标(“李宁”运动服、“曹雪芹”家酒),将肖像用于商业用途则更为常见(广告、商标等)。至于隐私,很多媒体靠着探究名人隐私而获得很大的销售量,所以隐私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用以牟利。如果法律政策上认为死者的继承人应当被赋予独占性地利用之继续牟利的权利,则可以将自然人人格权的这些财产利益方面规定为财产权并规定可以继承。(注:曾有学者主张自然人“以姓名权为基础”可以取得一种“形象权”,其性质为财产权,可以依法继承。董炳和:“死者姓名的民法保护”,《法学》1997年第12期。)当然,在技术上建构这些权利的名称以及内容将非常困难,但不是不可以克服。其性质上将属于无体财产权。这时的情形将类似于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著作财产权可以发生继承。但关键是,在立法上是否有必要如此规定?理由何在?为什么“鲁迅”名字的商业价值只应当由鲁迅的亲属独占?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需要充分论证的问题,死者亲属绝不存在“当然”应当继承的理由。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这种高见也没有先例可循。从
著作权法和
专利法看,即便对于作者或者发明人辛辛苦苦创造的智力成果,法律上也主要为了鼓励社会上更多的创作和发明的目的才给予了相当有限期限内的保护。所以,举证责任在主张继承成立的人士,如果提不出充分的理由,他们的主张不能够被接受。在当前,“继承”的主张没有任何现行法上的根据。
关于使用死者姓名和肖像的案例都出现过。其中,多数案件都可以认为构成对死者亲属人格尊严的侵犯,比如将死者被小偷杀害的事实用作防盗产品的广告宣传之用(使用了死者的姓名),在医院的广告上使用死者(原患者)的肖像,(注:北京青年报1999年11月19日,第2版,转引自郭卫华,李晓波主编,《中国人身权法律保护判例研究》(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第447页以下。)将印有死者照片的墓碑作为墓碑石刻的广告宣传,等等。就鲁迅的姓名和肖像也发生过几起诉讼。鲁迅的肖像被用作制作精美的邮票珍藏折和艺术水印台,从使用本身来说,包含了强烈的尊重和纪念的性质。为了商业用途的使用并不必然构成对死者和死者亲属的不尊重,否则,新华书店至今仍然出售的领袖画像行为也要被认为是不尊重了。上述案件中对鲁迅肖像的使用似乎并无不当。用“鲁迅”为学校冠名显示了纪念之意,对鲁迅亲属的名誉和尊严一般来说不构成损害。用“鲁迅”作注册商标则似乎需要具体分析,构成侵犯鲁迅亲属人格尊严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