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法独立性初探 ——从票据法与海商法的角度

  由上可知,汇票中未承兑的付款人和支票中的付款银行不属于票据债务人,他无需承担五条件对票据付款的义务。但他的存在以及他的行为,与票据的效力和票据权利义务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关系。他如果对票据付了款,票据关系即告消灭;他如果拒绝对票据付款,持票人便可进入追索程序。
  在众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没有类似于“票据关系人”的当事人,民法也就不可能提供解决“关系人”所产生的复杂问题。
  (二)票据行为
  票据行为,有广、狭义之分。这里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票据行为,即能产生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在国际票据立法中,规定了六种票据行为:即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保付。我国{票据法》仅规定丁前四种。
  在界定票据行为时,学者将其落脚在法律行为上,认为票据行为属于法律行为的一种。但根据票据法的具体规定,票据行为与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相比较,具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性。
  1.要式性。即票据行为必须符合票据法规定的形式要件方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有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之分,而票据行为统统属于要式性行为。在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中,法律对行为的具体格式一般不再做严格的要求,比如合同法要求的书面合同,继承法要求的书面遗嘱等,更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与内容的合法性。至于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纸张、什么颜色的笔墨法律几乎不做要求。
  而票据法对票据行为形式上的要求几乎到“苛刻”的地步。比如在中国适用的票据样式,必须都是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印制的票样,票据行为人在票据上的记载都是法律严格规定的内容,以致于书写的笔墨,人民银行都明确要求应当用碳素墨水的钢笔或者是墨汁笔。否则票据行为无效。
  2.文义性。即票据行为所生的票据权利义务以票据上记载的文字为准。基于文义性,票据权利人不得以票据记载文义之外的证据主张更多的权利;票据债务人也必须依据票据上记载的文义承担相应的票据义务。
  而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当事人如果能举出证据证明形式上的记载存在瑕疵,法律保护当事人真实的意思。不仅如此,我国《合同法》第36条还规定,法律要求以书面方式签订合同,而当事人未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当事人一方履行了合同义务而另一方接受的话,也认为合同存在。
  可以说,票据行为的文义性旨在保护形式正义;而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旨在保护实质正义。
  3.无因性。即票据行为的效力取决于该行为是否合乎票据法要求的形式而不取决于为该行为的原因。纵然签发票据或转让票据的原因关系不存在甚至违法,也不影响票据的效力,票据行为人依然应按照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对合法的持票人承担起票据义务。我国《票据法》第 10条第2款、第21条等虽然对票据行为的原因关系做了一些要求;但20m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14条明确解释:“票据债务人以票据法10条、第21条的规定为理由,对业经背书转让票据的持票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规定最终从司法上肯定了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