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真实
陈端洪
【关键词】无
【全文】
“非典”惊动了中国,也惊动了世界。它激发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也激发了国人对政府的信任和对中国宪法制度未来发展的信心。
非典引发了一个
宪法事件:北京市市长和卫生部长同时被免去职务。该事件从宪法学的角度说,既是一个政府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与调动公共资源的应对能力——的危机,也是一个信任危机——认真地面对真实,诚实负责地公开真实,从而赢得人民信任的危机。值得庆幸的是,中央政府及时地、清醒地认识到局面的严重性,真实及时地公布了疫情并果断地采取了救济措施,重新证明了政府的效能、诚实与责任心。该
宪法事件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它再次提醒人们那个永恒而常话常新的问题: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政府?从制度的意义上说,政府应该有哪些职能?政府行为应该遵循哪些最基本的准则?这些准则如何落实为
宪法和法律制度,特别是救济制度?从一个具体而微观的方面说,政府应该如何面对真实?
如何面对真实?当代宪法学给我们贡献了一个观念——知情权(最早是记者的口号);当代行政法给我们贡献了一个制度——信息自由(公开)。中国对信息公开的接受是新近的事,首先在基层自治组织提出,然后被入世文件强化,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相关法律。所谓信息自由,是指在公民——政府的关系中,除法定特殊情形外,公民在法律上有权获得政府档案和文件,一般也称为政府公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开在这里不是简单地指向一种好的政府工作方式,更不是把公开作为一种恩惠,而是指政府行为的原则和公民的权利。政府信息为什么要公开?换言之,知情权为什么应该是一项
宪法权利?
在经济学家看来,信息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被数目不确定的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反复利用的资源。如何使某项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呢?原则上说,公开无疑是最有效的。
哲人培根说,知识就是权力(力量)。从物理意义上说,所谓力量就是一物对于其他物体的优势和支配,从社会意义上说,所谓权力就是一个人(一部分人)对于其他人的支配。人要获得自由,不受制于人,就要尽可能地致知。社会公共信息公开是自由政体的根本,是扩大人民自由空间的必由之路。中国古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语同样深刻地体悟了知识、信息对于培育自由精神的价值,道破了专制政体的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