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道德经》基本范畴与中华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从《道德经》第一章断句谈起

《道德经》基本范畴与中华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从《道德经》第一章断句谈起


李纪兵


【摘要】摘要:“文化”人之根,“法治”国之本。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文化,诸子百家都根源于道家,儒家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体道训民的产物罢了。《道德经》第一章断句的错误偷换了道学的基本范畴,实际上,道学是“通无有”之学,推崇“实践”的“人文主义”;基本价值取向是:“同”或者“求同”;基本方法论是:肯定再肯定。这都与西方“辩证”的“物文主义”方法存在差别。历史必将证明:只有中华文明与“老子”的思想被世界广泛接受、推崇的时代,才是世界文明真正复兴的时代,才是世界真正走向文明的时代。而现在,就是世界公认的文明中心向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文化回归的时代。

【关键词】道德经;中国文化;人文主义
【全文】
  人说:“文化”人之根,“法治”国之本。了解中国人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化。一般意义上,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文化,诸子百家归根到底都在求道,都根源于道家。中国历史上,皇帝求道、习道的故事很多,直接为《道德经》做注解的皇帝也不乏其人,其中以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的注解最为出名。而儒家故事,除了董仲书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外,再没有什么可提的东西了。因此,中华文明的代表是道家文化,儒家思想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体道训民的产物罢了。
  道家文化因《道德经》而得名,研究《道德经》的基本范畴,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内容和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在翻阅多个《道德经》的注释版本以后,我不得不提出两个问题:我们对于《道德经》第一章的断句是否正确?我们现有的断句版本是否掩盖了《道德经》的基本范畴与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显然,这是两个致命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对中国文化整体把握方向的对错以及世界文明的复兴成功与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上是《道德经》第一章的原文,断句存在争议的地方有两处。通常的断句法是把第二句从“名”处断开,把第三句从“欲”处断开,变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个人认为,这种断句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断句,“名”和“欲”就成了《道德经》的基本范畴,《道德经》就成了名学与教条主义的代名词。这不仅与历史事实不符,也与《道德经》本身不符,因为,道德经所有的篇幅都很少有“名”和“欲”的意思。那么,正确的断句法是什么?“此两者”到底是指哪两者?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