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应各国要求执行货币保值政策,但货币保值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首先是国内物价下降,生产萎缩,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最后不得不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次,虽然国际社会在道义上承认中国为制止恐慌作出了贡献,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但一到具体经济利益上,都一齐指责中国的通货紧缩已经影响到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出口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可以说,2003年日本鼓动国际社会迫使人民币升值就是这一指责的延续以及1985年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说服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的翻版。
其次,我们必须肯定“人心向善”这一基本假设,杜绝有罪推定。以此次日本鼓动国际社会迫使人民币升值为例,小部分人排日情绪化,将日本的行动斥之为反华阴谋,还有人将它看成是国际社会妒忌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都是一种“人性恶”的“有罪推定心理”在作怪。
实际上,正如《纽约时报》的报道——“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制造商连续三年经受着苦难。现在,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所有的麻烦找到了一个替罪羊:中国,或者更准确地说,人民币” ,此次刺激国际社会提出人民币升值动议的基本原因是:美日出口不景气。其期望的结果是:中国不仅应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更应该成为世界消费增长发动机。其想到的措施是:通过人民币升值增加中国的进口能力,并以此刺激日本和国际社会的出口,造成世界经济景气的良好局面。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措施,原因很简单:货币升值刺激进口在旧理论体系里是完全可行的。其推导过程如下: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增加 购买日美或其他国家产品的总量增加 刺激日美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 摆脱通货紧缩、世界经济不景气阴影。由此可见,臆想的国际反华势力并不存在,货币升值动议也不是出于嫉妒或者阴谋,它只是一种理论的延伸,一种思维定势的真实写照。当然,2003年行动的直接动因,还与人民币长期钉住美元尤其是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人民币保值增值政策,对保值增值的意义作了过高的宣传与估计有关。
《纽约时报》指出:“问题的关键是人民币的价值。北京采取的方法是让人民币钉住美圆。批评人士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人民币定价过低,低了将近40%。” “布什政府准备加强对中国的政治压力” 。而日本财务相盐川8月26日也表示:“特定国家把汇率的设定偏重于美圆的做法不可取。日美两国将就此交换意见。” 并说:财务相盐川对此“胸有成竹”,“日美终于统一步调,决定对中国施加压力” 。显然,国际社会对此反映强烈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无论如何,让一个拥有13亿人力资源的人民币汇率钉住一个不足3亿人力资源的美圆汇率,不仅十分扎眼而且毫无理由(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已经着手此方面的改革)。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