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所敬爱的法律制度——二十年学术思考辑要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江苏省委党校学科带头人信息库”中还有一栏叫“治学格言”。我写了三句:格物致知,穷理明德;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但登录出来时只剩了第一句。现在此补齐,以表达我对学术生涯的全部感慨。
  2004年10月17日定稿并藉此
  祝福那些给我们以回忆与希望的人们
  
【注释】  12004年9月11日晨,偶尔在网上读到高尔泰先生的几篇文章。先生是我们家乡人,人们说他是“画家、美学家、教授”:“少年时便舞着长棍在他家乡江苏高淳县的大地上画大画。既是自由的想像,又是对大尺度的把握。”但我觉得他更是一个思想家:“唐窟中最使我倾心的,还是塑像……阿难单纯质朴,迦叶饱经风霜,观音呢,圣洁而又仁慈。他们全都赤着脚,像是刚刚从风炎土灼的沙漠里走来,历尽千辛万苦,面对着来日大难,既没有畏惧,也没有抱怨,视未来如过去,不知不觉征服了苦难。”(《寻找家园.面壁记》)晚辈迟钝,但也感同身受。胡继华在《不该如此远去的背影——追思高尔泰及其美学时代》中写道:“远游,流亡,也是美学所不得不领纳的圣命。九十年代以后,当李泽厚先生寂寞无奈之时,高尔泰先生远走他乡,留下了令人忧思而且令人悲愤的精神真空:后现代游戏精神在学界甚嚣尘上,复古主义又在昌明国粹的旗号下走向了对创造力的封杀,二者从左右两翼拒绝价值关怀,向人类的终极信念挑战,公开蔑视精神的创造力。在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局中,我们向这不该如此远去的背影投去敬畏的一瞥,但不是哀悼,不会神伤!”法学何尝不是如此?! 
  2我原来在此提及丽君的工作岗位是“终身职位”。但丽君回信说:please take off the “permanent position”in the parenthesis after my job when you mentioned my name,that makes me look like foolish and funny。If you could just mention me as a librarian at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School Library,I will be very honored。在谈到美国2004年总统大选结果时,丽君说:The result of the election was very disappointing for me。 But it reminds me what the real American is。这说明,丽君虽久居他国,但仍不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本色:对自己谦逊而不谦卑、对民主向往而不盲从。 
  31983年下半年,我在上海攻读法学硕士,故交送我一本高尔泰先生的大作《论美》。受其教益,我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法律之美》(载《中国法制报》1984年5月18日。发表时,责任编辑高红十女士将其改为《谈法律的美》)。 
  42004年9月21日,在江苏省行政学院“西方治理之道与中国政府体制创新”信息交流会上的发言中,我曾表达了我的态度:人权是神圣的、天赋的。但有时候,一个人在阴暗角落里的一句话、一个批示有可能严重侵犯你的人权。这时,你必须战斗! 
  5在研究过程中,我永志不忘的是许多朋友和同志给我的帮助和指教。生命只是一种过程,谈不上永远与短暂、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正确与错误。但我要说,这种帮助和指教使我的生命多了一些感恩,有了一些色彩。 
  61992年前后,江苏省委党校将我的书稿送南京大学某知名教授审查。该教授提了两条非常有杀伤力的意见,其中一条认为“书中个别地方受到资产阶级法学家的影响”。我承认,关于戒严和紧急状态目的的看法受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深刻影响。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我已经更多地相信综合法学派的分析方法,但这一观点至今没有且永远不会改变。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