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联合国干涉海地与940号决议
1993年对海地的干涉可能是最重要的联合国授权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实例。与以往不同的是,联合国这次干涉的是一个没有发生战乱的国家,干涉的任务是为了在这个国家重新恢复民主政体。
1990年12月海地举行大选,阿里斯蒂德以压倒多数当选为海地历史上第一任民选总统。1991年2月新总统上任,7个月后海地发生军事政变,阿里斯蒂德被迫流亡国外。上台的军队领导人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镇压运动。结果,难民们纷纷逃离,他们划着木筏跨越佛罗里达海峡,寻找避难场所。阿里斯蒂德也向联合国求援以恢复其权力。
在美洲国家组织对海地实施了有限的制裁之后,1993年安理会开始了一系列的干涉行动。先是通过决议对海地实行石油和武器禁运;冻结海地在外国的财产;后又派出了维和部队。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奏效,海地局势进一步恶化,更多的人逃离。
汹涌的难民潮使得美国再次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他并没有进行单独的干涉,而是与在索马里一样寻求安理会授权向海地派兵。1994年5月6日,应美国及阿里斯蒂德的要求,安理会通过了对海地实行全面制裁的决议;7月31日,安理会通过940号决议,根据宪章第四十二条授权组成一支多国部队,“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结束海地的军人统治……恢复海地合法政府。”面对咄咄逼人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海地军方同意和解,恢复了阿里斯蒂德的总统职位。美国派出了二万多名军人监督了海地的政权移交。
对海地的干涉成为安理会第一次根据宪章第四十二条授权使用武力在一个国家恢复民主的例子。
940号决议在人道主义干涉的历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决议,它是迄今为止一个纯粹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决议。在940号决议中,安理会特别注意到“在海地进一步恶化的人道主义形势,特别是非法的、事实上的系统地侵犯公民自由的形势继续升级”,并因此确认“海地的形势继续构成了对该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虽然在940号决议中也谈到了有关海地难民的极端困境,但从该决议的整体来看,安理会在该决议中关注的是海地恶化的人权形势。因此,该决议授权干涉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安理会在该决议中再次对宪章第三十九条“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做了很宽泛的解释。正如1994年8月4日的《纽约时报》指出的:华盛顿为了给联合国使用武力寻找理由,轻率地扩大了依宪章第七章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威胁的范围。
通过对海地的干涉,联合国人道主义干涉的法律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海地事件再一次使传统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受到冲击。
4、联合国在南斯拉夫的干涉与770号、1031号决议
南斯拉夫危机开始于1991年6月。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南境内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随即开始。在欧共体调解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联合国介入。1992年2月21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保护部队以便为进行谈判全面解决南斯拉夫危机创造必要的和平与安全条件。此举使得克罗地亚的冲突渐渐平息,但波黑战火又起。
1992年4月7日,波黑境内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并迅速发展成一场全面内战。冲突一方为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人民军支持的波黑族,另一方为克罗地亚支持的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内战中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虐待和残杀无辜的种族仇视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出,波黑的局势是“悲惨的、危险的、狂暴的和混乱的”。波黑遭受摧残的人民被迫流离的规模是二战以来欧洲从未有过的。
从1992年4月到6月底,安理会通过了7项有关南斯拉夫危机问题的决议。其中5月30日通过的第757号决议,决定根据宪章第七章对南斯拉夫实行范围广泛的制裁,包括空中禁运。决议要求为不受阻碍地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提供方便及建立安全区。安理会还扩大了对联合国保护部队的授权,使它能够在克罗地亚国际边境上行使移民和海关权力,以对付战争引起的大规模的移民潮。
到1992年8月13日前,联合国并没有授权在南斯拉夫使用武力。8月13日,根据宪章第四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一项,安理会通过了770号决议,授权成员国“采取国内或通过区域机构或一切必要手段”确保对塞拉热窝和波黑一切所需要的地方部署人道主义援助。这里的“一切必要手段”再次意味着可以使用武力。于是,在波斯尼亚上空建立了“禁飞区”以“确保在波斯尼亚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的安全”。并由北约负责在该地区强制执行对飞机的禁令。
1995年12月15日,安理会通过第1031号决议,授权北约组织一支为期约一年的多国部队进驻波黑,并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执行和平协议。同时决定撤出驻波黑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经安理会和北约理事会授权和批准后,北约开始实施它在波黑的“协调努力”维和行动。这是自北约建立以来首次履行地面使命。
北约在波斯尼亚接受根据宪章第八章的区域办法在国际法的发展中是值得注意的。安理会历史上第一次授权北约 ---- 一个区域性的军事组织以人道主义为由干涉冲突。北约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基本是防御性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北约一直在为它的合法存在寻求在欧洲发挥新的作用。这次它终于找到了机会。北约这次的行动在军事、法律方面都是重大的突破。在军事上,通过在南斯拉夫的干涉,北约成员成功地调整了他们的军事力量。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未来的地区冲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法律上,虽然安理会仍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保持着最大的权利,但北约在南斯拉夫的行动是一次试验,使他们对自己在地区冲突中,尤其是在阻止人道主义灾难方面的能力作了一次检验。
有人将上述发展进程归纳为四代人道主义干涉。第一代是指干涉国保护或解救他们在国外的国民的干涉,如1960年比利时对刚果的干涉和1976年以色列解救他们在恩德培机场的国民;第二代干涉是指保护第三国国民的干涉,甚至是保护目标国国民的干涉;如1971年印度干涉巴基斯坦、1979年坦桑尼亚干涉乌干达就属于这类干涉;第三代干涉是指当一个国家不能履行其职责时,表示愿意接受国际社会代行职权,联合国在柬埔寨的行动及对索马里的干涉可被认为是这类干涉;第四代干涉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发生人道主义危机的情况下的干涉。
这种归纳不一定非常科学,但是比较清楚地表明了人道主义干涉的发展进程,也表明了当前的人道主义干涉的特点:一、在干涉形式上,已从原来的单独的干涉逐步发展为集体的干涉;二、在干涉的内容上,已从原来的单纯保护自己国民的干涉发展成为具有广泛保护人权的干涉;三、动用联合国机制进行干涉的实例越来越多。四、“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已成为安理会决议中授权使用武力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