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致读者
贺卫方
【关键词】中外法学 法学
【全文】
寒风劲吹,细雪飘零,燕院里一片隆冬气象。时在农历己卯岁末——按照中国传统的历法,这只是六十年一循环中平常的一个冬季。然而,由于在近代化过程中,我们接受了基督教的历法,按照这种历法,己卯之冬乃是第二千年与第三千年相交替的时节。这一下就变得意义重大起来。冬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包括许多中国人在内,全世界都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迎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历法之于人心,作用之大,实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时间是什么?”圣奥古斯丁无言以对。
也许,最令人感到时间流失的标志之一,便是那些定期出版,不断累计的各种连续出版物。当然,这里的计算时间的方法仍然是西方式的——从一到无穷多,一直朝前走,决不回头,也决不循环。这种时间观念肯定会让我们的古人大感困惑的。
《中外法学》的前身叫《外国法学》,1988年起改为现名。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及其前身法律学系)的刊物,在过去的十一年间,为我国的法学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改进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俗话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刊物的编辑何尝不是如此?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新的一届编辑部成立了。虽然各种工作大致上依旧按从前的方式运转,不过大家还是以能够从事自2000年起刊物的编辑工作而有一种兴奋感。我个人尽管曾经做过编辑,甚至当编辑时还有过某种厌倦心态,但此次“重做冯妇”,仍不免要好好干一番的决心。
经过认真的讨论,编辑部的成员们对刊物今后的编辑方针有了很多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新的编辑部要把过去本刊以学术为重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以学术为重意味着在选文以及编辑的各个环节上把学术水准的考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将坚持编辑立场中立的原则,尽管大多属学者与编辑一身二任,对某些问题有个人的观点,但我们强调不以个人学术观点取舍稿件。本刊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编辑均为本院教师,但这并非一份同人刊物,我们坚持园地开放,内外平等。我们在栏目设置上采取形式化标准,将所有文章分作“论文”、“评论”、“判例与研究”、“新书简评”共四类,并相信这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划分。考虑到学术文章的性质,我们对文章的篇幅基本上不予限制(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超过20万字的文章确实碍难接受)。另外,我们将逐渐设计一套规范合理的注释体例,从而力求对我国的学术规范化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