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如何面对法学

  我们在抓住微观的同时又要注意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不要局限于法律,法律是一门不能自给自足又是极为枯燥无味的学科,说实话有谁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变成一把干白菜呢?因此要博览群书,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等相关学科经典的当代的许多著作,博思广益,这对以后的法学研究将会起莫大的作用。在广阔视野的同时,更要注重开辟视野,看到前人所没有的观点,思考前人所没有思考的问题,要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学问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为社会的变化,一个的人生经验,永远不会和他人重复,你的痛苦我永远没办法感受。“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即使你在苦苦挣扎,我也只能漠漠注视”。
  第三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政治化道德化的术语,实际上和你的事业有关。像刚才所说你作为一名律师,更要注意关心他人的利益,这个社会的利益。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好时代里,今天的中国团结稳定,蒸蒸日上,再也不会发生陈天华绝望自杀的悲剧,也不再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哀叹。法律在动态的社会里是不需要的。我们,尤其是作为北大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动不动就跑到街上去游行,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去干实事,去真正理解这个社会,去放眼看世界。
  第四要注意方法。我们说利益分析方法,比方说公布一项法律,我们要看它使谁获得了具体的利益,带给谁什么好处了。中国为什么这么注重程序法的改革,更大是律师集团的推动。像谁主张谁举证,刑事司法上的提前介入改革,律师们从中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为什么检察官反对,因为他们几乎获不得什么利益,反而在辩论的过程中处于了不利的地位。程序确实很重要,但我们要注意到过分地注重程序,反而使中国的下层人民生活得更不好。程序多了,需要更多更好的律师,更好的律师意味着更多的钱。你可以花五六十万美元请一位哈佛教授做你的辩护人吗?这可能为金钱合理地进入司法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我们必须要用一种现实的目光去看待法律,只有对法律的思考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法制,推动中国法制的发展,不断拓展中国的法学领域。
  还要注重对社会、人性、自然的分析。研究法律的过程要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如人性,有些人主张,人应博爱,提倡自由平等,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假定你自己的孩子饿了,你仅有十块钱,你是给自己的孩子还是捐给非洲的难民呢?其实我们有时都很自私的,总是关心自己的亲人为先。再比如你听到自己的父母病了会着急,但听到同学的就显得若无其事。这反映的是人基本的生物性的特点。你的道德情感只能波及一些人,总不可能延及爱斯基摩人吧。(笑)古代的刑讯逼供也是受当时的生活背景、生产水平限制的, 如亲子鉴定,以前要滴血验证,而现在来个亲子鉴定到了事了,科技解决了问题。我们说多信息越多越好,也不是这样。如果你被北大录取了,你会毫不犹豫来这里读书。但某天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四所大学同时录取你,信息多了,反而让你难以选择了。只好抛硬币来决定了。(笑)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