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朱苏力在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接受采访的记录稿

  朱苏力:不是,我们北大是得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权力的因素。北大有一百年的历史,它长期在首都,由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影响给北大造成了一些。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北大容易出名,许多人都愿意到那里去,对吧?在外地人来说,待遇很不错,他愿意去北大。北大招生学生成绩最好,并不一定老师好。可能学生好,并不一定老师教得好,而是学生本身聪明,他就很容易比较强。所以我觉得所有问题都不是根本问题。再说南师大我觉得就从过去的十几年来说,他的发展还是挺高的。而且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点我是很钦佩他们的。但我们肯定也会有一些批评意见的,是吧?这是很正常的,我也会有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觉得就是说并不是北大就很了不起,他的了不起是他的天时地利人和。你说中国学者就比美国学者差吗?不是。聪明程度上不一定差。可能是你没有经费,你没有那么好的学生,或者是你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可能有许多好的学者他不一定做学问他可能下海去了。因此就造成了这些种种因素。所以,一个学术的形成并不仅仅是一个聪不聪明的问题,也有许多社会条件制约他。比方说,以前比较强调统一,毛泽东时代的东西统一起来,就有可能窒息了创新的东西。而创新的东西又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人可能想去挣钱,现在大家都比较看理钱,当公司当经理,这都会影响。但我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条件,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包括从我们开始,从我们上一辈开始,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现在环境实际上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好了。
  以前聪明的人很多留在学校里,还有些聪明的、比较适合当官、做生意、做律师的也留在学校。现在情况发生了些变化,真正喜欢做学问的留在学校,当然也有什么也不想做的,到市场也下不去的,去机关也不行的。我觉得对这类问题要从多个角度看待,思想犀利点。
  :刚才好像您提到过不太喜欢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而现在社会上还是流行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您是走了另外一条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也是走了极端吗?
  朱苏力:我觉得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热点,我对司法改革的问题,只不过看你怎么去讨论它。从学术角度,我写的《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里面对司法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都讨论触及到了,如审判委员会制度、复转军人进法院的问题,基层法院与上诉市法院以及如何?得他们知识问题,司法管理与行政的问题……就看你怎么去讨论它。就是学术处理,同样一个问题来了,如刘晓庆来了就义愤填赝地说:刘晓庆代表富有的中产阶级、资产阶级,剥削穷人。这是一种讨论。另外一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讨论方法。还有就是不讨论,对有些问题采取躲开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可以说这几年几乎所有中国法学方面的热点我都接触了,无论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国际化、现代化问题,还是本土资源问题、法律教育问题、法律学术如何写法学文章的规范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农村的问题,中国犯罪的问题,还包括名誉权这样的问题,我也写过像戴安娜之死这样的问题,你说哪个不是热点问题。不过我不是作为热点问题看的,我是作为学术上探讨的问题去研究的。包括新婚姻法制定修改的问题,虽然我也写过这样的文章,但我的文章绝对是学术的文章,而不是盲目追求热点的文章。我的文章过了五六年还可以看,有些人发表的长篇演讲过一年可能就不能看了,这就是说你怎么去处理它的问题,所以,就像你刚才提到的赵晓力所说的那样,“出世”与“入世”的问题,实际上是要用“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文章。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