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乡土中国》序

  中国已经不是“乡土中国”了。这也就是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我难道真的是在为书名较真吗?其实,我不过是借这个书名指出了今日中国的变化,以及中国问题的变化而已;同时也是进一步强调研究中国农村和农民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微观的研究才会始终保持一种宏观的气象;乡土社会或农村问题研究才具有普遍的意义。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就紧紧把握了当时中国农村正在开始的这种变化(请想一想“文字下乡”等问题),因此为我们创设了一部难以绕开的经典。今天我们也可以并应当这样做。
  

  今年早些时候,作者将这本书寄给我,我读得很愉快;之后,作者又来电话,要我替他的这本书写一个序。我一贯对给别人写序有抵触情绪。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多是有成就者、长者给新人、后辈写序。而在我看来,贺君在农村方面的研究是远在我之上的;而且虽然我比贺君年长十余岁,但进入学术研究的时间大致相当。我也一直将之作为朋友。现在请我作序,一下子唤起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说一直可能令人误解,因为我认识作者并不很久。先前他在荆州任教时曾按期给我寄过他们学校的学报,后来也常常在许多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包括在一些重要的学术杂志。由于他当时的就职单位是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因此并不在意——其实学者常常是“势利”的(当然不完全是势利,至少是有一个节省信息成本的问题)。偶尔读了他的文章,才觉得,虽然比较毛糙一些,分析有些简略,但可以说是虎虎有生气,给人启发挺多;作者不仅对相关文献比较熟悉,更重要的是材料充分,并且会从中提炼问题,提的问题也比较真和实在,论述分析也都很到位。这是我读他的论文的第一印象,也是读这本书的印象。只要看看此书中一些篇章的写作日期——有时是一天写了两三篇,我们就可以感到作者勤于思考、勤于写作。
  2001年夏天,作者邀请我参加了他主办的一个农村研究的会议,我们第一次见面,有过一次比较长的夜谈,感到作者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热爱学术,勤奋,认真,有学术追求,坚持学术平等,不盲从,有社会责任感,思考问题有深度,但是最让我感到自己与他有差距的是他对真实世界的了解和对相关材料的熟悉。
  书就在这里,可以印证我的这些印象,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学术能力、追求和勤奋。我也就不用多说了。
  2002-12-3于北大法学院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