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私人公司并购,即并购公司是在非证券交易所对非上市公司的收购。对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的并购一般是通过公司股东之间直接、非公开的协商方式进行的,只要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股东同意出售其持有的股份,私人公司的控制权便由并购公司所掌握,并购行为即告完成。私人公司并购由各公司的章程制约,并受民事法律规范,各国对之一般不以专门立法的形式进行规范。所以对私人公司的并购一般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类并购的规模都比较小,风险也较大。
2、上市公司并购,即并购公司是在证券交易所通过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收购实现并购。由于现代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因而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并购都是通过证券市场实施的。如果借用制度经济学的语言,可以认为企业并购行为的高涨主要依赖于现代公司制和证券市场两大制度安排的发展和健全。正如施蒂格勒所言:“早在收购运动发生之前,许多产业都已经具备了能使之在垄断的并购有利可图的条件。为什么并购运动跚跚来迟?我所发现的唯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现代公司和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
四、跨国并购的方式
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主要通过股票替换(Stock for stock)、债券互换、现金收购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综合使用。
1、股票替换是并购公司重新发行本公司股票,以新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原有股票,以此完成股票收购。股票收购的特点是目标公司的股东并不因此而失去其所有权,而是被转移到并购公司,并随之成为并购公司的新股东。
2、债券互换是增加发行并购公司的债券,用以代替目标公司的债券,使目标公司的债务转换到并购公司。债券的类型包括担保债券、契约债券和债券式股票等。
3、现金收购,凡不涉及发行新股票或新债券的公司并购都可以被认为是现金收购,包括以票据形式进行的收购。现金收购的性质很单纯,购买方支付了议定的现金后即取得目标公司的所有权,而目标公司的股东一旦得到其所有股份的现金,即失去所有权。
第二节 跨国并购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之间的并购现象,最初是从国内市场展开的。国内企业并购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的产物,并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形成发展而发展。
现代企业的出现从逻辑上讲,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古典企业被包含于一个企业的结果。钱德勒指出,这种企业组织的产生和持续发展“是靠设立或购进一些在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而来的。”。 按照钱德勒的描述,现代企业替代古典企业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大规模分配和大规模生产的发展;二是两者的结合(integration)。
所谓大规模分配指的是大批量经销商品的商业企业的出现。他指出:“分配领域中商业企业的规模和活动的转变是发生得最突然的。19世纪40年代,经营方法与500年前大同小异的传统式商业公司,仍然在执行全国货物的市场交易和分配功能。仅仅在一个世纪内,它在农产品和消费品的销售上,就被现代形式的营销企业所取代”。 铁路和电报是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这一转变使大量市场交易被内部化于虽然当时西方国家已有资本输出,占领了众多殖民地,一个单一的大型现代企业之中。大规模生产的出现在时间上晚于大规模分配,造成这一差别的基本原因是,除了运输和通讯方面的革命外,大规模生产过程通常还要求进一步的技术上的突破。
“现代工商企业·····是把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而形成的”。 这种结合导致了大量市场交易内部化。结合的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纵向结合,即某些小的、单一单位的企业直接建立他们自己全国性或世界性的销售网络以及广泛的采购组织,并取得自己的原料来源和运输设备;二是横向结合,许多小的、单一单位的、家族或个人拥有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大型全国性企业,新合并的企业把生产管理加以集中,然后再向前或向后实行结合。企业并购从这时候就开始展开了。
西方国家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上是资本逐步积聚、逐步集中的过程,其中企业并购是最重要的方式。而跨国并购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是伴随着跨国直接投资一起形成和发展的,但其真正作为一种世界经济现象而受到关注,则远晚于跨国直接投资的传统方式--绿地创建(Green field)。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至今,企业并购已经历了五次浪潮。笔者以在西方国家并购活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国内的并购活动为例,将不同阶段的统计资料加以整理,列出一幅美国百年并购图。该图也基本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浪潮。
图1-1:
美国百年并购走势图(1895-1997)
计量单位:亿美元
10000
9500
9000
8500
80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895 1905 1915 1925 1935 1945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97
(资料来源:Nelson,1959; Thorp, Willard and Crowdler.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Monograph 27, Washington D.C., 1941, pp. 231-4; Frederal Trade Commission, Current Trends in Merger Activity, 1970,1971; Mergers and Acquistions, Sep/Oct.1990, Vol.25;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r/Apr. 1997, Vol.)
在二战以前的两次并购浪潮中,并购主要在国内市场上展开,即资本或资产存量的流动还仅局限于本国。虽然当时西方国家占领了众多殖民地,并有资本的输出,但主要局限于投资办厂的跨国投资方式。二战以后,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被打破,这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创造了相对平等与和平的国际环境。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引发了大规模的资本跨国流动,跨国公司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跨国并购也开始作为一种传统跨国投资的替代方式,为跨国公司所运用。哈佛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对180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跨国并购在跨国直接投资方式中所占的比重在二战后迅速增长,在51年至55年期间达到30%,61年至65年期间达到40.8%,71年至75年期间达到46.3%。 结合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政府对跨国直接投资的统计分析,可以认为,跨国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的普遍方式起始于二战以后,其在直接投资方式中所占比例的快速增长则是在60和70年代。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即在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在海外创建方式从事直接投资外。并开始大规模并购海外他国企业。1980年,全世界的跨国并购总额为500亿美元,1985年上升到1500亿美元,1988年达到创记录的2500亿美元。 1970年,外国公司对美国公司的并购额仅54亿美元。1988年则高达608亿美元,超过同期美国国内公司并购的资产价值。 在日本,仅1989年1~9月,对外跨国并购达294件,国内公司被外国公司并购11件,两者总和远远高于178件国内公司并购。自1990年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并购的不断发展,这一趋势也越演越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