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上是否规范有环境权?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已对环境权作了肯定,如
宪法第
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就是对环境权的确认 。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并未在立法上明确环境权,只是“通过立法保护主体某一方面的环境权利,或某一具体环境权利的间接方式,来体现对抽象的环境权的法律保护 。笔者以为,第一种意见所举例的
宪法第
二十六条只规定了国家的环境管理权力而非公民的环境权(利),因而不能成立。第二种意见较为可取,根据权利推定原则 ,可由
宪法第
九、
十、
二十二、
二十六条及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项法律、法规中推论出我国其实也承认了环境权。从另一角度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我国参加了《人类环境宣言》的起草工作,并签了字。此后还陆续参加了一系列国际环保条约 ,并积极参加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上看,我国也是肯定了环境权的。只是不够明确而已。
我国目前的环境立法已初成体系 。现行立法中,除《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和环境污染的处理程序,可以作为预防环境污染和救济公民环境权益外,其余都是管制型立法,整个体系是“橄榄球”形状——预防和救济少,管制多,政府管制型特点鲜明。过多地强调了公民保护环境的义务 ,忽视了公民的环境权利;过多地强调了环境监管机关的权力,忽视了环境监管机关应负的义务。分析思考起来,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两个重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