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上述第一个案例中,从现行
刑法角度完全是罪当其刑的,然而另一方面这位老人在一般百姓、情理看来的确又是“善意”和“无辜”的,不应当受惩罚。因此可以由赦免制度来为其开释:先按“罪行法定”判决,再由常委会的赦免制度加以特赦。〔8〕
于是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一方面维护了国法的严肃性,限制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使法律更具有刚性,剔除法律判决中道德成分、伦理因素的影响,使法律之治成为真正的规则之治。如此不仅可以树立法律的威信与法官的威严,也可以部分有效地遏制司法腐败。另一方面,这种制度的施行体恤了民情与人意,弥合中国当代正式法律的运作逻辑与中国乡土社会背景之间的脱节,使法律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让国家法更重视和关怀民间的制度资源。同时让设计美好的法律制度不仅是本本上的法律更是让人敬之、乐之、好之的“living law”(活法)。
当然赦免制度现在只能适用于
刑法,而且是
刑法中的一小部分领域,国法与民情间的沟壑仍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但它至少是在现实制度内勾连两者的可行的一种尝试。
本文注释:
〔1〕 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页。
〔2〕 同上注,第167页。
〔3〕 至于什么是“非法剥夺”,在这个案件中又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的接近伦理学的
刑法理论了:即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没有承诺放弃自身生命的权利,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权是片面的,只能是保护自身生命的权利而不能是让渡、放弃生命的权利,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得到被剥夺者的同意(只有国家合法赋予的公权力――行刑权除外,即使这点在很多国家都被否定,截止到2000年10月,全世界彻底废除死刑的国家达78个)。
〔4〕 转引自梁治平:《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载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9页。
〔5〕 详见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00/77/news203237700.shtml
〔6〕 高明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