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
民法通则出来以后,到欧洲去访问的时候,我就问,你们有没有这个personal rights?他们问什么叫personal rights,不懂。我说就像侵犯名誉权、姓名权这样一些,他们说那你到人权法院去找,欧洲人权法院。欧洲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些是人权,人权当然是
宪法里面的,你就到人权法院去解决。但是我们今天不是欧洲的这种体系,没有人权法院。要是财产权,你就别去人权法院了,要是把你的财产权侵犯了,你就甭到人权法院,你去民事法院,但是侵犯了人身权恰恰是到人权法院。我看这是一个各个国家不同的条件,不能由此而论证民法调整的就是财产权,而人身权利是
宪法赋予的人权,应该去找人权法院去。这也不能完全得出这个结论。
第二个问题涉及法人的人格权,我不想多说了,有些问题争论已久。我看实质还是要看法人的理论究竟是什么,是法人拟制说,还是法人实在说。如果按法人拟制说,虚拟人格有什么精神权利呢,当然完全可以否认,完全可以排除。如果我们认为法人是实实在在的人格,据我所知,世界潮流至少是越来越走向法人实在说,至少,法人实在说到目前为止还占更多的地位。如果按照法人实在说的话,那法人就是团体加上实实在在的人格。那么如果法人本身也存在着人格,为什么不可能有人格权呢?从现实来说,我们的
民法通则也已经规定了法人里面所享有的各种实实在在的人格权。我想这就不一一说了,尤其在我们的企业公司里面。如果把国家机关,把法院规定为有名称权,但是我们所讲的名称权不是法院的名称权,也不是讲的国家机关的名称权,恰恰我们讲的是企业,拥有独自主体地位的,有自己利益的,怎么不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权呢?如果它的名誉受到侵害怎么保护?要不要保护?如果把法人的人格权都视为财产权,这也不能成立。我只能说法人的人格权越来越财产化,某些人格权具有财产的性质,但是不能把法人人格权都认为是法人财产权。首先,商业秘密并不是人格权,商业秘密保护法争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商业秘密究竟是权利还是事实,比较多的人认为还是一种事实,因为商业秘密是可以转让的。我这里说的是狭义的,广义的商业秘密里边包括技术秘密,技术秘密可以转让的,一般的商业秘密情况就不一样一点。所以商业秘密构成不构成权利是另外一回事。那么我们现在
民法通则讲信用权,那么请问信用权能转让吗?在某种意义上转让?完全转让?还是怎么回事?一个企业的商誉是否完全可以转让呢?所以它绝对不能等同于财产的权利。
第三个结论,有一个小小的保留,也就是人格权是对自然人格中政治要素和伦理要素的保护。我觉得在这一点有很多同意的观点。人格权中确实涉及到某一些政治的因素,也有一些伦理的因素。但是伦理的因素概念很抽象。我觉得应该是对人的尊严、自由,跟他政治权利一些东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民法典里边如果不把这些自由的权利,住宅的自由啊,通信的自由啊,其他的这一些,能够作为民事权利的一方面保护下来,我觉得这跟我们现在真正扩大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
宪法应该给予我们的权利,那就是个很大的不足。我觉得这一部分恰恰是我们这一阶段最缺的。从中国现实情况说来,我们现在缺的私有财产权,但是财产权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中国现在在民事权利里边最紧迫需要的,我觉得恰恰是各种人格的权利,包括身体健康不可侵犯这样一些权利。所以王利明教授提出来,人格权写了很多,我说完全赞成,当然有些难写,但是这是中国当前急需的。
最后我想说明的,立法的技巧。人格权是否要独立成编,当然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去年12月份,在日本神户开了一个会,东京大学的星野教授和京都大学的北川教授都去了。北川教授做了一个发言,使我甚为惊奇,也甚为感动。他在发言的时候画了一个表,他说过去的民法典是总则后面四个圈,一个物权、一个债权、一个亲属、一个继承。他说未来民法典的模式就是,我看后面画了六七个圈,不是四个了。包括人格权,包括合同,包括契约,包括物的利用使用的关系,包括家庭婚姻继承放在一块了,包括侵权,包括知识产权,使我最惊奇的是他又独立出一个担保。担保都独立出来了,认为是应该独立成编,认为没有必要把担保放在其中任何一编里面。我想这不是跟我们现在体系非常相似嘛,似曾相识啊。我觉得这也是在我们民法典起草的过程中,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认为一有需要,社会生活越来越需要,独立成编那是一个技术问题,当然也包含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我就简单说这些,占用大家时间,对不起。(掌声)
钱明星:谢谢江平教授。下面请梁慧星教授对尹田教授的发言做出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