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

  今天,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这样的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思想观念解放;个性充分发展,能创造、敢竞争、乐于忘我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志趣,激发他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优化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养成忘我奋斗的行为习惯。一句话,就是引导青年学生找到竞争成才的方向与内在动力。
  当今世界,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培养个性”这一新课题,而培养高尚志趣对于个性发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尚志趣包含着理想与道德的追求,人生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和“趣”密切联系,“趣”是推动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规律是,学生对某一方面产生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出现特长,带动全面发展。在发展兴趣特长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会不断积累经验、深化体会,不断感悟时代需要而领悟人生价值,不断受先进典型人物鼓舞而找到人生榜样,不断受舆论评价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诸多方面合力推动下形成的高尚志趣,有更深的情感性,更多的趣味性、更大的稳定性。高尚志趣在个性发展的指向与推动方面,有着更直接的实践价值,对此人们应该很好地进行总结。
  但是,多年来,培养志趣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也许会有一种顾虑:培养志趣,发展个性会不会导致“个性自由”?我们认为,其关键要要看培养目的和如何培养。我们培养的是高尚志趣,而不是放任自流,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各种有特长的人才,是引导学生们在“本心乐为”的趣味中各自充分发展。正如为长跑健儿鼓掌助兴,尽管运动员气质不同、风格各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如果跑歪跑斜,就要及时纠正。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培养高尚志趣的关键。
  目前青年学生在追求进步的背后,有复杂多样的动机。虽然实现人生价值报效祖国是主流,但也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不培养高尚的志趣,就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高尚志趣,就是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萌发高层次行动的意向、稳定的兴趣、坚定的信仰,就是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把他们引上正确的竞争成才的道路。
  培养高尚志趣,德育教学有着特殊的优势。培养高尚志趣,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
  化,德育教学在这方面的渗透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
  1、德育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特点,适合多方面的陶冶渗透。德育教材包含着文、史、哲、法等诸多方面内容,综合地反映着社会与人生,综合地反映着古今中外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教材中的真善美为志趣熏陶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感染源,促使学生向美向善,领会人生价值,产生高尚的情趣。
  2、德育教材的形象性特点,决定了熏陶感染的有效性。生动形象的人物、故事、法理,容易引起联想,激发情感。在“情境相生”的氛围里,高尚的情感、情趣、理趣融入学生的内心,强有力地激发共鸣,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强化,于是心神动而情理生,这种深刻的感染力,常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少优秀青年受先进思想的熏陶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事实便是明证。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