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七)

  郑观应已提出“富强”口号,但其注意得较多的尚是西人之技艺,至于对西人技艺之后精神、价值观念的认识以及对富强目的与手段的阐述,自然远不及在英伦留学多年的严复。严复1895年2月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一文,他说∶
  盖我中国圣人之意,以为吾非不知宇宙之为无尽藏,而人心之灵,苟日开瀹焉,其机巧智能,可以驯致于不测也。而吾独置之而不以为务者,盖生民之道,期于相安相养而已。夫天地之物产有限,而生民之嗜欲无穷,孳乳寖多,镌鑱日广,此终不足之势也。物不足则必争,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故宁以止足为教,使各安于朴鄙颛蒙,耕凿焉以事其长上,是故春秋大一统。一统者,平争之大局也。秦之销兵焚书,其作用盖亦犹是。降而至于宋以来之制科,其防争尤为深且远。取人人尊信之书,使其反复沈潜,而其道常在若远若近、有用无用之际。悬格为拘矣,而上智有不必得之忧,下愚有或可得之庆,于是举天下之圣智豪杰,至凡有思虑之伦,吾顿八紘之网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鳃断鳍,颓然老矣,尚何能为推波助澜之事也哉!嗟乎!此真圣人牢笼天下,平争泯乱之至术,而民智因之以日窳,民力因之以日衰。其究也,至不能与外国争一旦之命,则圣人计虑之所不及者也。虽然,使至于今,吾为吾治,而跨海之汽舟不来,缩地之飞车不至,则神州之众,老死不与异族相往来。富者常享其富,贫者常安其贫。明天泽之义,则冠履之分严;崇柔让之教,则嚣凌之氛泯。偏灾虽繁,有补苴之术;萑苻虽夥,有剿绝之方。此纵难言郅治乎,亦用相安而已。22
  严复在此指出了中国与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差异,与“日进无疆”的西人不同,中国“圣人之意”主要在相安相养,止足防争,天下太平。假如西人不来,未曾不可有相安之局,但西潮既已来,中国就不得不被驱向谋求富强之路了,23 而要求富强,求经济与军事的发展,学术文化就不能仅仅是人文的、文学的,而是要包括各种自然科学与技术,乃至以后者为主。所以,严复1896在“原强”修订一稿中总结说∶“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24 严复指出旧日学校科举精英性的特点说∶“至于吾民,姑亦无论学校已废久矣,即使尚存如初,亦不过择凡民之俊秀者而教之。至于穷檐之子,编户之氓,则自襁褓以至成人,未尝闻有孰教之者也。”25 严复且认识到此一新途难与旧制并存:“今者物穷则变,言时务者,人人皆言变通学校,设学堂,讲西学矣。虽然,谓十年以往,中国必收其益,则又未必然之事也。何故?旧制尚存,而荣途未开也。……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26
  严复认为今日中国不变法则亡,而变莫急于先废八股。其“救亡决论”一文主要就是批八股。他说,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并从知识、道德、社会后果三方面指出其大害有三∶一曰锢智慧;二曰坏心术;三曰滋游手,但其所批主要还是在世俗和流弊。严复揭出旧科举的两个目的说∶“夫科举之事,为国求才也,劝人为学也。”然而他认为:“求才为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而有用之效,征之富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27 这就在旧目的之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实用以臻富强了。即已带入了时代的、亦即西方的价值观念,而与其前所述中国古代圣人之意已经迥然不同了。集中体现为“富强”的“有用”并非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而是新引入的价值标准。严复以此衡量旧学,则自然认为不仅八股制艺,举凡古文考据,汉学宋学一概“无用”、“不实”,当然,此无用“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后物阜民康,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28 所以,今日皆宜束之高阁,先考虑如何救亡。“且天下唯能者可以傲人之不能,唯知者可以傲人之不知;而中土士大夫,怙私恃气,乃转以不能不知傲人之能与知。彼乘骐骥,我独骑驴;彼驾飞舟,我偏结筏,意若谓彼以富强,吾有仁义。而回顾一国之内,则人怀穿窬之行,而不自知羞;民转沟壑之中,而不自知救。指其行事,诚皆不仁不义之尤。以此傲人,羞恶安在!”总之,驱夷之论不可行,则不能不以西学为要,“求亡之道,自强之谋亦在此。”而严复并非单线思维,以此纯为奔向光明而欢欣鼓舞,这正是其高出常人之处,他感觉到“运会”之大力,“运会所趋,岂斯人所能为力?”自今以后,“中法之必变,变之而必强,昭昭更无疑义,此可知者也;至变于谁氏之手,强为何种之邦,或成五裂四分抑或业归一姓,此不可知者也。”29 茫茫大海,漂漂浮萍,只能委之运命了。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