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七)

  三、有关士风及社会风气者
  以上情况不能不影响到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如1893年1月2日记∶“近来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甚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甚且有既游庠序,竟弃儒而就商者。……当此之时,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又1893年5月3日∶“吾乡僻处偏隅,士人甚少,即游庠序者,亦多不用功,非出门教书而塞责,即在家行医而苟安,不特读书求实用者未尝多观,即力攻时文以求科名者亦寥寥无几。”同年6月22日∶“吾邑应桐封书院课者,生有三十余人,童二十余人,尽心作文者不过数人而已。或直录成文窃取奖赏、或抄袭旧文幸得膏火……。”
  而功名一途也名器甚滥,士风浇薄,如1897年2月16日记∶“当此之时,名器甚滥,所到之处,有顶戴者甚多,或金顶,或砗磲石顶,或水晶顶。究其顶戴之来历,彼亦不知其所以然也。吁!名器如斯,宜乎读书者之少也。”又1901年10月27日∶“为赔汉款,山西一省共捐二百余万金,凡出捐输金者,皆赏给实职官阶。现在因捐输而得官职者纷纷,上至道台、知府,下至知县、教官杂职,皆因捐输而得,名器之滥,如此其极,无论至贱之人,亦有官职在身,良可慨也。”1901年11月15日∶“今岁七、八月间,各处捐赔汉款,士多借此捐纳职官,富者以己之捐项,贫者借人之捐项,温饱者买人之捐项,以百金买千金,如是者纷纷。”
  以上描述展现了清末一幅民生凋蔽、士人亦惶惶然的画面,然而,我们不应忘记,这是一个自身已经数百年流弊,又遭遇数十年西潮轮番冲击,内忧外患下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已入衰态的传统中国,而并非是处在其盛期或者常态中的传统中国。近人所耳闻目睹的旧中国正是这样一个百孔千疮的中国,它仍属于传统社会,是传统社会的最后一段,但以之概括全部传统社会的历史却显然不妥。16 一百多年前,龚自珍于吴市偶得康熙三十年旧本制举之文,忽然有感,神游于往,赋诗曰∶“红日柴门一丈开,不须逾济与逾准,家家饭熟书还熟,羡杀承平好秀才。”17 康熙年间的中国之承平景象,确非道光年间的中国所能比,而道光年间的中国之尚能相安,也远非光绪年间的中国所能比,其后则更勿论矣。
  改革科举的意见
  以下我们将观察清代废除科举前四、五十年间朝野的主要议论及科场改革,尤其注意那些与传统的批评及改革意见不同的新看法,新理由。晚清文字言语之禁已弛,士人多已敢放言,有一“夙有狂名”的举人饶廷襄说科举一途是明太祖有意禁锢败坏天下英雄才人之举,冯桂芬则认为验诸史实,此非正论,但嘉道以降,时文取士之功效确已渐不如前,至近二、三十年乃至等于探筹,所以,“穷变变通,此其时矣。”他认为,考试取士不过是区别人之聪明智巧高下而已,试诗赋,人则把聪明智巧用之诗赋;试经义,人则把聪明智巧用之经义,故所试异而所得仍同,但如果所试之事太易,则难辨聪明智巧之高下。所以,考试内容要有一定难度,这样,中材以下的人可知难而退,中材以上的人可奋勉而进。而所谓难者,不外乎经解、古学、策问,宜以经解为第一场,经学为主,且先汉学而后宋学,以策论为第二场,史学为主;以古学为第三场,散文骈体文赋各体诗各一首。并主考分校 ,搜检加严。18 总之,是提高难度,此基本上还是欲以传统方式减轻人累,而其“改会试议”,“广取士议”,基本上仍不出传统范围,但其“采西学议”、“制洋器议”等篇,却显然是对西湖涌入的吸纳回应,虽然所重还在科学器用,目的在“以夷制夷”。
  王韬十八岁即考中秀才,以后却屡试不中,太平天国期间先是向清廷献策,据说又曾向太平天国苏州当局上书。他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避居香港,又游历英法,对西方有了较切实的认识,力主变法自强,但其论科第仍不离传统大体,他引何镜海言说∶国家之所以岌岌可危,在于“农多则治,士多则乱,非士之能乱天下,托于士者众,则附于仕者亦众”,又引管同之言说∶“今之士,皆民之实而窃士之名。”今国家之于士,取之太多,简之太骤,人人皆可为士,而士遂为人所轻。为今计者,当废时文而以实学,略如汉家取士之法,又于考试之外行乡举里选,尚行而不尚才,则士皆以气节自奋。至于考试取士,亦当减其额,远其期,与其多取而贤不肖者皆多,毋宁寡取而贤不肖者皆少。19
  郑观应于1874年在香港刊行的《易言》三十六篇本中“论考试”一篇则谓∶古乡举里选宽其途以求士,严其制以用人,降而唐、宋,却严于取而宽于用,“其取士也隘,则豪杰每有沉沦;其用士也宽,则庸妄不无忝窍。”此意是承黄宗羲的看法而来 ,20 但郑又叙述了西人设数科量材取士,虽王子国戚,无不兼习各门科学,试为各种至贱至粗之事,“坐而言者,可起而行焉。”中国之士专尚制艺,将一生有用之精神,尽销磨于此无用之物,国家措治无从,“皆因仕、学两岐,以致言行不逮也。”然而,郑观应并不主张废文科,而只主张分列经史、策论、诗赋、政事四科以拔真材。在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考试”篇中,郑观应又一次强调“一材一艺,总期实事求是,坐而言者,即可起而行”,说以之入仕的时文不能用于内政外交,而一旦入仕者又尽弃其所学,是“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在改革方面,这次他提出在文、武岁科之外另立一科,专考西学,而看其所列西学,主要是天、地、生、数、理、化一类自然科学,考取后曰“艺生”,此科亦即所谓“艺科”。又建议全国州县设小学,府、省会设中学,京师设大学。认为西人籍各种西法已臻富强,中国步趋其后,较易见功。21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