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五)

  或许,我们应当放弃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也考虑到中国似已结束一个激烈动荡的过渡期,而进入了一个持久的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时期,77 这样,如果说传统社会单一的、突出政治的进取上升之道确有问题,不合于今天的社会,那么,是否可以别思其他的补救更新之道?古代选举与现代选举在某些方面是否能有所结合?这一新结合是否能避免如古代中国政制那样常常官场人满为患、壅塞不通并且不易有政策的重大改变的情况,又避免如现代民主国家时而出现的那样权力与知识过于分离、竞选者与在任者为了哗众取宠、多得选票而并不真正考虑人们的长远利益和文明价值的问题?
  以上讨论还主要是集中在政治方面,如果把眼光扩大到整个社会,则一个社会的真正出路可能还是在于权力、财富、声望等各种资源的多元分流,使人们不再注意于政治一途,人才不再集中于做官一途,而是能在公平的条件下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各遂所愿,而一种政治制度,也应主要以是否能促进、保护这种状况而衡量其正当和优劣。
【注释】  1 1901年上谕废八股,改试经义论策。

2 1905年上谕废除科举。科举与八股实已是同命,发展至清,已很难设想无八股的科举,就象若无科举,也很难设想会有八股。废八股之后的经义文实已不堪读,政治时务策论亦不能不流于汗漫空谈。

3 如唐才常“时文流毒中国论”,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页160-163。但他此时还是站在维护孔教的立场上批评八股。

4 曾毅,“与陈独秀书”,载∶《中国新文学大系》,郑振铎编,《文学论争集》,页3。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5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页173。

6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载胡适、周作人《论中国近世文学》,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页65,页74-76。

7 胡适《五十年来的白话文学》,载胡适、周作人《论中国近世文学》,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页97-98。

8 同上,页81-82。

9 见其《吴敬梓传》、《吴敬梓年谱》,转引自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页66-67,又参页86-87。

10 可参《总理全集》上,《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六讲,《五权宪法》以及“三民主义与中华民国的宪法”、“采用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等演讲。

11 参见其《五权宪法》,亦即被选举人应当首先被选举(考试),这在某种意义上可沟通中国古代选举与现代流行的选举,并考虑到现代的选举者也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和政治素养。

12 “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岐点”,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页207。

13 “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同上书页612,又见“我所受旧教育的回忆”,页548。

14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考试制度”,台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74年再版。

15 《国史新论》,1966年版,大中国印刷厂承印,页89。当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不在这一点上。

16 《恽代英文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页389—392。

17 《伪自由书》“透底”,载《鲁迅全集》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页83及86。

18 鲁迅当然也是赞同这一观点的。

19 吴稚晖也早就说过,中国有土八股,有洋八股,有党八股。

20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

21 《毛泽东选集》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页787-803。毛在另一处也谈到八股,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干了十年的革命战争,对于别的国家也许是值得惊奇的,对于我们却好似八股文章还只作了破题、承题和起讲。”同前书卷一,页217。

22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页390。

23 启功、张中行、金克木∶《说八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24 田启霖编∶《八股文观止》,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此前还有王凯符所著《八股文概说》(1991)等。

25 启功、张中行、金克木∶《说八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页1,62-63。

26 同上,页98-107。

27 转引自王凯符:《八股文概说》“序”,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年版。

28 “十万进士”,载上海∶《收获》杂志1994年第3-4期。

29 邓云乡:“《眉园日课》书后”,载《中国文化》第13期,刘梦溪主编,北京,1996。

30 道德、政事、文章——这是按古人重视的次序排列,但由于科举考试自身的发展规律,在选择时的实际次序可能恰好相反。

31 文人、学者只是大致划分,分别依据《清史稿》“文苑”与“儒林”两传而略有调整,且在政治上作用较重要者不计在内,对政治家我们主要观察晚清。

32 但各种文学才能还是较密切相关的,所以也可说如蒲松龄等人是因科场失意方转向笔记小说的。

33 何焯∶《行远集·跋》∶“亭林《且比化者》二句题文,谓可与文集中《齐四王冢》并读,以时文论,亦逼真鹤滩殿撰也。”梁章钜《制义丛话》卷八因此评论说∶“观义门跋语,则亭林非不工时文者,工时文而痛诋时文若此,彼盖疾夫藉圣贤之言为梯荣钓宠之术,转相摹仿愈趋愈下,遂发此过激之论耳。”

34 清代仍保留此途,虽不重,亦是汉人遗意。

35柳宗元:“送崔子符罢举诗序”,载:《全唐文》第6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页5841。

36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 ,页339。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