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四)

  明至万历末及启、祯年间,八股已由正而奇,由盛而衰,如诗之已入晚唐。故当时颇有一些确具才华、又有魄力者,在猛烈批评当时时文风气时,又仍试图以时文救时文。他们多出身贫苦而又场屋困顿,得第甚迟,深疾当时场屋文腐烂,而不肯追逐流俗。其中如曾异撰、晋江人,为遗腹子,家中一贫如洗,荒年常采薯叶杂糠煮吃,事母至孝,久为诸生,直到崇祯十二年四十九岁时方举乡试,再赴会试,不中而还,不久就死了。其人见解颇不凡,他痛切地感到士之处境日厄而发愤激之言,说∶“士何事不可为,而必为文章?”,而既然俯首为文章,又史、骚、赋、诗、词以至巫书、小说、优唱亦何事不可为,而必为今日之帖括经义?他认为以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立言中最卑的。而在立言中,又数帖括经义为最卑,乃至无足挂齿。然而,今日即使周孔,舍此亦无以自见其德与功于天下,于是今之大才就象巨鹄峻鹤,未生于海阔天空之际,而不能不饮啄于农桑之田,虽时而稍露其高寄不屑之态,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只能安然无异于稻梁之鸡。曾异撰说他自己无奈,为养寡母不能无禄,故在未中举前,不能不年近五十还沉溺于制义溲溺之中,但他诧异为何父祖为大官,又有文才的徐文匠竟然也斤斤于科举之文。14 他说∶“夫时文者,谀世之文也。”,其风格大概不能不渐以多数为转移,现主司成天讲欲得钱、王(钱福、王鏊),但今天即便有真钱王,也未必不在摈落之中。人才能太高太全于中举反而是个妨碍,他举友人王有巢为例,王有巢能诗、能画、能文,其制义中兼有李长吉之幽险,杨子云之蕴奥,而更以小李将军之笔意刻画古圣贤之音容形貌,然此三者有一即可使其不售,何况兼三者?故其犯世甚深,世皆嗔怒其文,兼及其诗画,故穷困潦倒。15 曾异撰不喜墨义,他曾对人说“昔日之程墨掩时义,今日之时义敢于侮程墨。”认为今之行稿社义已可与程墨争道而驰,因今日之主司已庸弱不堪,16 且程墨之选有二失∶其一使浅学腐生盲目崇拜;二是使摈落诸生摘伏发瘢。不过他也不无幽默地说,考虑到闱中作者、阅者的两难,雄才博学之士一入闱中也不免拘谨,而碌碌凡庸之流也可能以一日之长而窃取终身富贵,这大概就是天下使科举一途不尽为文人才士占据的天意,主司也没什么办法,不宜太归罪于他们。17 艾南英,江西东乡人,长为诸生,好学无所不窥,天启4年始举于乡,因对策中有讥刺魏忠贤语,罚停三科不得与会试,崇祯即位后诏许会试,久之卒不弟,却日渐有名,负气陵物,人多惮其口。他认为,制举之业至今日败坏已极,“究归于臭腐而不可读”,而此皆空疏不学之过,名曰“尊经”,“吾恐先圣有知必以为秽而吐之矣”。然而,要救此病,“莫若以今日之文救今日之为文”,以时文救时文,18 所以艾南英屡有房稿之选,又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刻四人所作时文行世,又有《四家合作摘谬》,其宗旨大致是“以贤德之天抗强大之天”,以质抗量,“人以华、吾以朴;人以浮,吾以奥,人以俚语,吾以经术,人以补缀蹭蹬为篇法,吾以浅深开合、首尾呼应为篇法。”19 时人一时间翕然归之。在艾南英看来,文运殆随国运,明制举业近三百年来每科必有数人数首佳,下至穷乡僻壤,白屋崛起之秀,亦有知圣人之深者,“三百年名人卿相理学文章之选,相与翊赞太平者,率由是科以出,故其文亦如是,由此观之,文章之盛衰,常以一代之制为轻重消长。”20 由此可见,艾南英对时文的抨击并不是要否定时文本身,而是认为当时文运已随国运而衰,但他欲以时文挽文运、乃至挽国运是否可能呢?这是否恰恰表明他对时文期望过高呢?艾南英确有才,亦有魄力,他引孟子才不罪才,而罪夫不能尽其才之语意,21 说“吾不求尽夫文之量,而求尽吾才之量而止,则何不可为?世之才庸而售者多矣。”从其所举古“救之而非所救”、“救之而失其平者”等事例,似可见其心底亦疑以时文救时文是否合适,是否是“智薄而谋尊,力小而图大”,22 因为人才难抗世俗潮流,况又是以时文形式,但人不能尽才又确有不安,尤其是看到前人传世之作的时候。艾南英甚不满于汉赋,说《子虚》、《两京》、《三都》,读其文不过如今之学究之书,无内心自得之见;《客难》、《解嘲》、《宾戏》、《七发》、《七启》、《七辨》、《七徵》之类,前后创意命辞亦如出一辙,无异于今之童子抄袭摹仿八股之文,读其文不终卷而生厌,而它们却已传世。他指斥好以浮华为异者常是内心无所得,故反而会趋于同,而如今此类人却占据了馆阁台省,并来考试录取诸生。他与陈际泰、罗万藻等想从下层起而振之,而少年又从而效之,真是无可如何。于此我们可见出艾南英不欲随俗而又不能不为世俗所趋的无奈,以及他不满于复古,又尚难决定究以何种形式显其才华的无奈。而且,且先不说呈其才华,即科场而言,艾亦蹭蹬难中式。艾南英在“前历试卷自序”详述了其多年所备尝的诸生之苦,以及种种忧患、惊怖、束缚之情态。陈际泰也与他同命,陈幼年极穷苦,23 又极好读书,他偶得别人的文章,学着作文时尚不知其为八股,也不知朱注等功令格式,他完全凭趣味入,从自得入,竟然有俨然吻合朱注处。他为文敏甚,一日有时成二、三十篇,先后所作至万篇,经生制艺之富大概没有那个士子能比得上他的,然其也至崇祯三年方举于乡,四年方成进士,此时他年已六十八岁了。明科举积久成弊,世俗流行,考官亦难免,明季文运与国运一样,都快到了一个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