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9
(破题)圣人告君以为政之经,列其目而可勉矣。
(承题)夫九经皆定于文、武,政莫详比于此也,悉举其目,而有天下国家者,可不知势乎?
(起讲)夫子以为政之定于文、武者,非徒一代之成法,而古今之道莫能易焉。故则于当时则为政,而传于后世则为经;其本在身,而其用达乎天下国家,方策所布,固昭然也。
(入题、入口气)达道达德,臣既为修身备言之矣,则请述而详其焉。
(一、二比)盖凡为天下国家,其教令所施,因时而易者,固不可执一成之法而不知变;而纲纪所在,不因时而易者,则不可无一定之经以立其则。
(三、四比)文、武盖虑之深矣,故熟察乎天下国家所不容斁者而定之为经,因详审乎天下国家所不容略者而列之为九。
(五、六比)谓夫经之本必在乎身也,则首列其目曰修身。身立乎天下国之上而观瞻者恒于斯,则修必处乎天下国家之先而强勉者恒于斯,
(七、八比)而贤者,身所由修也,则尊之要焉,未有好修之主而不籍乎神保之尊严者也;亲者,家所由齐也,则亲之要焉,未有主政之朝而不讲于九族之敦睦者也。
(九、十比,三句)至于大臣群臣,则立乎朝廷之上,而内之为一国之倡,外之为天下之望者也,敬焉,体焉,而所谓正身以正朝廷者在是矣;庶民百工,则又处乎一国,而天下之视听系焉者也,子焉,来焉,而所谓正百官以正万民者在是矣;远人诸侯,则又散于天下,而国之安危系焉者也,柔焉,怀焉,而所谓正万民以正四方者在是矣。
(十一、十二比)自其始乎身者言之,则远近之仪型,视乎一人之勤怠而修之,固不可不严;自其达乎天下国家者言之,则内外之纲维,亦视乎一人之张驰而行之,俱不可不力。
(十三、十四比)以此施之一时,则一时之政由此举,经之所以为可大;以此施之百世,则百世之政由此举,经之所以为可久。
(收结)君何不勉焉。
原评曰∶“准平绳直,规圆矩方,先正风格于此未坠,所不及先正者,气骨之雄动耳,一种优柔平中之气,望而知为端人正士。”此篇比甚多,字数所限,自然多为小比。
清代后期科场八股的趋势似是朝向大股发展,大段淋漓,便于发挥,也更见功力。一位过来人如此评说晚清科场八股风格之变:“自道光朝一变餖飣之习,而尚机势,虚字多於实徵,机势再变,而尚声调,千篇俨如一律。执笔人束发学为四书文,正值咸丰、同治间,其时已废束股不用,大抵短中股,长后股,俗称板六股,是则八股之有名无实者,已三十年於兹矣。光绪戊子科以后,风气又变,前从同,后尚异,前袭旧,后求新,中股渐长,后股渐短,忽用说文,忽集诸子,选体半多杜撰,大结直陈时事,奇奇怪怪,牛鬼蛇神,十年中格式无定,虽非板六股,亦不拘八股成法。至今春会试魁墨某君作,非整非散,支离割裂,而文运由是告终焉。”20下面我们即来看晚清的会试中卷。
冯桂芬,江苏吴县人,道光20年(1840年)会试取中第10名,殿试一甲二名,下为其会试首场三艺:21
首题: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破题)次释诗辞,治已之功密矣。
(承题)夫自修之不讲,虽道学犹末也,诗更言如琢如磨,其治已不綦密乎!
(起讲)且君子以圭壁之身而或无以成其器,则治身疏,即有以成其器,而不能成其器为纯粹以精之器,则治身犹疏,知止之君子,兢之焉惟身之不克治为惧,而治之具愈进而愈备,即治之法愈进而愈严,斯其精进无己之全功,遂独完其圭壁之身而无所憾。切磋所以道学固己,而即继以如琢如磨者何哉?
(一、二比):守道之身有完而无缺,苟全体完而有一间之或缺,完者已不完,琢者所以裁成吾身,弥其缺以底于完者也;体道之身有纯而无疵,苟全体纯而有一端之或疵,纯者已不纯,磨者又所以砥砺吾身,去其疵以归于此者也。
(三、四比):盖自修也,天下惟至顽之物于追琢为宜耳,乃君子至灵之体,若不惜以治至顽之法治之,材质以琢而益精,故程度无不中,物欲以琢而尽去,故瑕疵无不捐其修也;其如琢也,天下惟至粗之物于磨炼为宜耳,乃君子至精之用,若不惜以治至粗之法治之,心体以磨而益净,故无稍玷之神明,性分以磨而益莹,故无不发之光彩。
(出题)其修也,其如磨也。
(五、六比)凡物之琢磨,必别有物焉,以为琢之磨之之具,修之以自则,以己治己,天人交战之间,不必有其物,而不啻有其事,斯其琢磨也更锐;凡物之琢磨,必两相激焉,始有如琢如磨之形,修之以自则,以己化己,理欲消长之际,不必其相激,而不啻其相成,斯其琢磨也更精。
(七、八比)今夫琢之义近于剥,修正以剥而得复,磨之义近于损,修正以损而得益,以相济者如修而修乃密;琢者割以大力,故理之坚凝无不入;磨者研以小心,故理之精华无不出。以相反者为修而修更神。
(九、十比)磨而缓为功而琢必以锐进,似琢难而磨较易,琢可猝为力而磨必以渐进,似琢浅而磨转深。自修者要无轻重之殊;大醇得而小疵可除,及琢以为磨之地,渣滓去而清光乃大来,磨以成琢之功,自修者固有先后之序。
(十一、十二比)以自修者,大璞独完,似琢在所不屑,不知材知由学问而出,乃适还其不雕不琢之天;以自修者,刚强不屈,似磨在所不居,不知志节所以历炼而成,乃益淬其不涅不磨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