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二)

  三题∶“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陆氏破题:“述恒言而进一解,当知本之所在矣。”起股:“言必有所由起,……则恒言可作至言观也;言不能无所余,……则恒言可作法言观也。”过接:“而吾试逆而求之,而吾且推而广之。”中股:“有如天下国家,人言所已言也,……由天下国家而及身,人言所未言也;……”出题:“由此观之,人不当急求其本哉?”后股:“然此非浅见者所能明也,夫名言绪论之传,简策不知凡几,而一涉浅尝之口耳,有茫然不知所从者,……然此非有识者莫能辨也,夫里谚童谣之作,义理无足深求,而一入儒士之心胸,有憬然悟其所指者,……”收结:“人奈何以恒言而忽诸?”本房原荐批∶“具徵学养,兼到次三,气机恬畅,结构谨严,诗细腻熨贴,经艺取材富有研练生新,五策议论明通,断制简括。”9由此文可见常识与义理的关系。
  同年沈曾植,浙江嘉兴人,祖父进士,工部左侍郎,父无功名,候补员外郎,本人为监生,同治癸酉科(1873年)顺天乡试第22名。其首题破为:“心乎仁者,不违为独久焉。”领题代入口气:“吾尝以为仁望吾党,而不禁穆然于回夫,回之仁不可知,而其心固可见也。”起股:“心不可涉于私,……得者有时,或失,则有所失,终非真得也,失斯违矣;心不可动于欲,……明者有时,忽蔽,则有所敝,终非真明也,蔽斯违矣。”出题:“若是乎仁之易违也,回何如乎?夫回之仁不可知,而其心固可见也,我微窥之,其不违仁,盖三月矣。”中股:“矫于初者不能持于继,立于勉者未克底于安,……盖其心之契乎仁者深矣;存诚者力积久而力疲,精义者神时移则神倦,……盖其心之宅乎仁者密矣。”后股:“盖欲罢不能之念,必以仁为依归,……于以见回之存心大而精;抑服膺勿失之怀,更与仁相浃洽,……于此见回之用心纯而壹。”收结:“回于仁如此,其余安能及乎?”本房加批∶“以流利之笔,运沉着之思,骨秀神清,态和音雅,迥非于时墨中讨生活者,此千人皆见之技也。”10
  最后,我们录清末两篇完整的乡试卷四书义,以见世变。蔡元培光绪十一年(1885年)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杭州赴乡试不中。在绍兴徐树兰家校书读书四年之后,于光绪十五年八月,再赴杭州参加乡试,得中举人。他的三场考卷评语,第一场,三艺被评为“首艺安章宅句,不落恒蹊;次跟定章旨,语无泛设,三充畅。诗可。”第二场被评为“五艺一律清顺”,“引证宏博”。第三场,五道策问被评为“词章整饬”。得中之后浙江流传蔡元培善做怪八股之说,有人选刻该年中式文章,以蔡元培之卷作为压卷。吴稚晖回忆,他早年就听说蔡元培善做怪八股,“能得风气之先,……其实所谓怪八股,仅仅多用周秦子书典故,为读书人吐气,打倒高头讲章而已。”萧一山也说,“蔡元培所作八股文,多用周秦诸子典故,非如当时之高头讲章,而房官为之推荐,闱墨为之选刻,一时摹仿得隽者甚多。”11 周作人回忆说,幼时他家有一本蔡元培的朱卷,“文章很是奇特,篇幅很短,当然看了也是不懂,但总之是不守八股文的规矩。”蔡元培的学生蒋梦麟说,他听浙江一位老举人说,蔡元培这篇中式的怪文,开头一句就引用“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12
  下面是他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浙江乡试首场试卷的第三篇文章:13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破题)有因卿相而动心者,反以疑大贤也。
  (承题)夫丑重视霸王,宜其动心于卿相也,而乃以之疑孟子乎!
  (起讲)今夫游说之徒,贫贱则戚戚终身,富贵则扬扬自得,其心之倏忽变幻也,固无足怪;而一二敦笃者流,志愿虽大,学养未优,一旦居大官,膺大任,辄谓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而急遽张皇,莫之所措,亦所多有也。
  (入题)而公孙丑乃以疑孟曰∶
  (起股)寻常酬酢之端,流俗亦能立决,而惟以目前之艰钜,猝焉相投,则苟非涵养在生平,鲜不震撼危疑,袖手而效旁观之状;保障茧丝之任,圣贤素所鄙夷,而忽以意外之遭逢,脱然相赠,则虽经纶其素裕,鲜不忧勤惕厉,抚心而怀陨越之忧。
  (出题)则请大其任曰齐卿相,大其志曰行道,大其效曰霸王,如是而夫子之心何如乎?
  (中股)且夫隐士山林藏拙,明知此身一出,难为苍生仰慰仰望之心,故当谷有鸣驺,必欲以洗耳沈渊,预远他年之耻辱,此庸碌者之心也,不足以例夫子也;英雄沈匿下僚,恒叹知我无人,难为虚士雪虚声之耻。苟或拔置钧轴,势必涕零感激,力抒夙昔之谋猷,此负才者之心也,更难拟夫子也。
  (过结)丑所疑于夫子者,惟心之动否而已。
  (后股)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夙昔久征抱负,卿相亦意中事耳,何至张皇失措乎;而要其动吾心者非细也,纵横名法诸家,咸侧目而笑儒生之迂阔,倘一试一效,将愆尤丛集,欲补救而无从,此固奉令时所不觉踌躇者也,而夫子固无事踌躇乎?饥易为食,渴易为饮,天下大有可为,霸王亦分内事耳,讵至迟疑莫决耶,而要其动吾心者甚微矣,燕赵韩魏诸国,咸举首而观新政之施行,倘必世后仁,将水火方深,恐挽回之不及,此又得志时所不禁顾虑者也。夫子固不至顾虑乎?(收结)则动心否乎?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