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

  到了八月初八进场日,安骥五鼓即起,漱洗饮食,装束已毕,便径奔举场东门而来。一路留心看那座贡院,但见龙门绰楔,棘院深沉,东西的号舍万瓦毗连,中央的危楼千寻高耸,正面便是那座气象森严的至公堂,心想这所在自选举变为制艺以来,也不知牢笼了几许英雄,也不知造就成多少人物。而进了那号舍,立起来直不得腰,卧下去伸不开腿;吃喝拉撒睡,纸笔墨砚灯,都在这块地方。又想假如不是这块地方出产举人、进士这两桩宝货,大约天下读书人哪个也不肯无端的万水千山跑来尝这番滋味。进去以后,他只一个人静坐在那小窝里凝神养气。次日凌晨刚过两点,号军便送来了题纸,他连忙灯下一看,只见钦定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且喜正合自己的笔路。随把题纸折起,便伸手提笔,起起草来。才到八、九点钟,头篇文章与那首诗早已告成,便催着号军给煮好了饭,胡乱吃了一碗。再把第二、三篇作起来。只在日偏西些就都得了,自己又加意改抹了一遍,十分得意。看了看天气尚早,便吃过晚饭,上起卷子来,他那笔小楷又写得飞快,不曾继烛,添注涂改、点句勾股都已完毕,连草都补齐了。点起灯来,自己又低低的吟哦了一遍,随即把卷子收好,把稿子也掖在卷袋里。闲暇无事,取出些零星东西,大嚼一阵,剩下的吃食都给了号军,就靠着那包袱,歇到次日天明,交卷领签,赶头排便出了场。是科安骥中了第六名举人。
【注释】  1 章学诚:“清漳书院留别条训” ,载《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页668。

2 此不是说不望,或不要望子弟为圣贤,而是说对大多数子弟来说,即便不能成圣贤,也当有一向上之心。清人理想要较宋、明人朴实平稳,这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也较合适。而此一父辈的期望,对尚少不更事的童子而言亦不失为一种理想,能提供远较毫无理想或仅有利禄理想更大的动力。如蒋梦麟在《西潮》中谈到∶他幼时所读《神童诗》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想,驱策着他向学问之途迈进。并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台北∶世界书局1962年版,页11。当然,这一理想容易流变为利禄之途,但对儿童而言,它主要还是一种声望、荣誉上的激励,故而也不难成为更纯粹的理想的一个初阶。

3 古人一般六岁破蒙,当然也有早慧者如胡适三岁多即入学,“破蒙”仪式可参见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生活书店1947年版,页1-3。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