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九)

  比、对偶在诗文中是源远流长、司空见惯。梁天池认为,比是本事物“阴阳奇偶之理”,而排偶之法,“汉晋以来,无人夫不讲此。即四书五经中对偶之句层见叠出,时代愈近则其辞愈妍,其势使然。”64 有比偶易见文彩,自然也增加了难度,刘熙载说∶“《易系传》言‘物相杂故曰文’《国语》曰‘物一无文’,可见文之为物,必有对也。”65
  比股的作法,一般是提二股用来原题,以提起题意,宜虚而不宜太实,点到即止,一般四、五句即可;中二股要正发题意,要切实,但还要留有不尽之意;后二股是推廓题意,要努力另发心思,别开生面,束股一名缴股,是总一篇之局而收束之股,要短,但笔法要紧严,是比的部分归宗结穴之处。此两小股也可用于提股之后,这时叫“虚股”,用来点出题面,或者也可径直略去。这样的情况下,后股也就要有收束之意了。刘熙载说文之出对比有七法:“剖一为两、补一为两,回一为两、反一为两、截一为两,剥一为两,衬一为两。”66 又有分股立柱之法,即于股首或创一意,或拈一字,或提一事,用为一股之绳,领股中意义。有从题意立柱者,如理学题用‘致知力行’分股,仕进题用‘致君泽民’分股。有从题面立柱者,如‘忠信’题以‘忠信’分股,‘致中和’题以‘中和’分股。有就注语立柱者,如‘夫何为哉’题,以‘绍尧得人’分股,‘至道不凝焉’题,以‘聚’字‘成’字分股等等。67
  比的例子自然比比皆是,下仅略举二例:如前1868年会试题“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第5名郑训承的破题是“更徵君子之所畏,由天命而兼及之也。”,其前四比是∶68
  (起二比)惟大人中无不诚,立其命于真实无妄,日用伦常之地,人人所当共尽者,大人独先自尽之,本身作则,纯粹精也,故巍巍者大人之望,自足表率于群伦;惟圣人德无不备,凝其命于保合太和,民彝物则之原,人人所当共明者,圣人独先自明之,吐辞为精,明辨皙也,故洋洋者圣人之谟,自足范围乎百氏。(中二比)然则大人天命之所归也,君子即以畏天命畏之。昭为大德,畏焉而敬守典型,布为大猷,畏焉而恪循轨度,明物察伦,大人独至之,诣正君子欲至之诣,人之畏大人在势分,君子之畏大人在性功也,则契合真也;然则圣人之言,天命之所寄也,君子亦以畏天命者畏之。切近之言,畏焉而不愈于易,精微之言,畏焉而不阻于难,至德要道,圣人垂训之,书皆君子律己之书,人之畏圣言在法语,君子之畏圣言在师资也,则策励深也。
  起二比分别提起“大人”、“圣人”,中二比方点出“畏”字,说明为什么要畏,君子之畏与一般人之畏有何不同。本房于此文加批曰∶“气体文华,词旨精到,方家举止,庶几接迹归胡,非揣摩风尚者能与之争工拙。”再看第16名许景澄的破题是∶“继天命而言畏,畏愈显矣。”其前四比是∶
  (起二比)非必震人以势分也,第觉至德无为,克膺天位,神功广运,可代天工,瞻视有由尊,实鉴观有由属也,则俨恪难宽也;非必耸人以听闻也,第觉传为心法,天理常存,若为民彝,天经悉备,德音有由播,实帝谓有由通也,则率循罔越也。(中二比)惟君子以纲常名教,斯世贵有完人,而无党无偏,皇极早端及趋向,故天威钦咫尺,瞻觐者倍懔森严;惟君子以才智聪明,克念皆堪作圣而是彝是训,先民早示以准绳,故天道阐精微,诵习者弥深警惧。
  以上起比与中比比较平均,起比先从反面引出为何要畏,但并不多着笔,并不实写,中比方点出“君子”。
  连接全篇
  八股虽然有骈有散,有虚有实,有朴有华,却讲究浑然一体。破之后有承,承之后小讲,小讲之后又再入文题,然后是起二股,一般起二股之后又再点出题目,再中二股,后二股大段发挥,这其间又可能有过接,之后或嘎然而止,或再用二小比束股,然后收结,如系引申出文题下文的意思则叫“落下”。总之,破题、承题、起讲、入题之间,各比之间、以及冒子与比、与收结之间都要有一种紧密的有机联系,不仅在语气上能顺得过来,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而且要收一种整篇有理有法、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之效。有人将八股文譬之於人:“破题犹冠也,承题犹发也,起讲犹首也,入手犹项也,起股犹两臂也,中股犹腹背也,后股犹两腿也,束股两足也,中间之出落呼应,犹通身之筋脉也。”69 所以,古人讲究全篇起承转收连接之法。
  承题如遇长题,不能逐句承出,宜择关切重大者笼括之。承题最忌平头并脚。平头者,领头数字与破题头数字相同,如破题领头用‘圣人’,承题领头亦用‘圣人’。并脚者,煞尾数字与破题煞尾数字相同,如破题煞尾用‘而已’字,承题煞尾亦用‘而已’字。破题于圣贤帝王诸人,须用破讲,承题则直言之,如尧、舜则真称尧、舜,孔子则直称孔子,其余诸人皆因题直称,无复避忌。起讲扼一篇之纲领,而发其大旨,故最宜浑融,不宜刻露。起讲妙处,全在包笼大势,虚而不泛,既能发全题之神,复能养全篇之局。一则安顿上文有法,不至令书义颠倒;二则能留余地,不至将题意说完,后幅可免重叠之病。
  后来有些作者还有意在一股之内“起承转收”,但此不免过于琐碎,而因小失大,吴侣白说∶前辈之文,一篇中多有十数股者,其股体短,或四五句,或五六句,本股无起承转收,以通篇为起承转收,所以其体圆,其神隽,有古文意。若今之长比排偶自为起承转收,则四比成四截,神气不贯,全无古文意。70
  下面我们可以举光绪6年庚辰科(1880年)沈曾植、李慈铭的会试卷来说明八股文之连接全篇∶71
  沈曾植,嘉兴人、同治癸酉科顺天乡试第22名,会试24名,殿试三甲97名,用刑部主事,当年会试首题是:“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出自《论语·为政篇》,沈氏的破题是:“有深会圣言者,如愚所以不愚也。”,承题是:“盖其会圣言也不深,则其发圣言也必浅,即其私而退省之,不愚者不诚赖如愚哉?”起讲兹略,然后是代入孔子语气之起二比:“高坚前后之程,吾与回言无不尽,顾何以言所以,言所已及,回与相近,言所未伸,回并不与,……言动视听之则,吾与回言且无余,顾何以言之偶传,质疑有待言之时,示偏觉索解无闻……”然后是出题:“如是焉而言已终日也,噫,愚矣,愚于进安,必其不愚于退也,而吾且省之。”然后是二小比:“燕私之地,不假提撕,体诸心有验诸身,而亦前亦趋欲从者其志;启发之机,不关愤悱,积乎中以形乎外,而无施无伐不惰者其神。”随后“盖违而发者恒情也”是一句过接,然后是中二比:“夫孰知不违而亦发也,……;夫孰知不违亦足以发也,……。”后二大比:“而后知回之明悟独深也,……;而后知回之涵养独粹也,……。”最后以简明扼要的两句收结:“回愚乎,回不愚乎?”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