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编所参考的主要原始资料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近人研究著作未列,所参考书可见注所引):
1.试卷原文。这方面最宝贵的自然是当时考场的原始墨卷或硃卷,清代各地乡、会试的硃墨卷要调礼部磨勘,不存于地方,清廷覆灭后此类材料被视为是最无价值者而基本散失殆尽,21 生员考试的试卷则以数量繁多而又无关政要,亦多不予存。22 现在可见的试卷多为进士举人贡生中式后自己刻印的所谓“硃卷”,这种“硃卷”有时会有一些订正改动,目前对这种硃卷收罗最富的是顾廷龙主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清代硃卷集成》,共订为420册,收录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8000余种硃卷。23 试卷的另一个来源是各种选本稿本中的应试文,如俞长城《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制义》,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大题文府》,《小题文府》等。还有一些应试文则散见于全书、文集或手稿中,如《榕村制艺》中的李光地试卷,《袁太史稿》中的袁枚试卷、《兰墅制艺》中的高鹗试卷,《张季子九录》的张謇试卷,《石屋续渖》中的陈黻辰试卷,以及《蔡元培全集》、《杨度集》等文集中的本人试卷等。
2.有关考试制度方面的官方资料及综合记述。如《大清会典事例》,尤其是其中的“命题规制”、“试艺体裁”、“厘正文体”等部分;由方苞编《钦定四书文》所提供的范文可见官方的录取标准;法式善《清秘述闻》及后人补充的一续、再续,记载了清代历科考官、试题及省、会、殿元的姓氏、藉贯、出身等材料。
3.有关时文及应试的丛话、文话及笔记资料。其中清人较著者如李调元有《制义科琐记》4卷,尤梁章钜《制义丛话》24卷最为可观,又有阮元令其弟子编撰的《四书文话》,但迄今未见到刻本,手稿也不知是否尚存世间,24 追溯其源流的资料及早期经义文可参见《学海堂集》、宋刘安节《刘左史集》、不著编辑者名氏的《经义模范》、明吴伯宗《荣进集》。其它记有较多有关科举时文材料的清人笔记杂著有王士祺《池北偶谈》,梁章钜《南省公余录》,《归田琐记》、《浪迹丛谈》,法式善《槐厅载笔》,阮葵生《茶余客话》,许仲元《三异笔谈》,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钱泳《履园丛话》,陈康琪《郎潜记闻》,俞樾《茶香室丛抄》、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朱彭寿《旧典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等。《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经义典”汇集了一些有关材料,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也收录了清人笔记中有关资料360余条。
4.有关时文的看法以及对以八股为考试内容的批评、辩护和改革意见。25 清人文集及笔记中较重要的意见可见:顾亭林《日知录》、《亭林文集》、张尔岐《蒿庵集》、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陆陇其《三鱼堂文集》、毛奇龄《西河合集》、何焯《义门先生集》、陈祖范《陈司业文集》、韩菼《有怀堂文稿》、刘大櫆《海峰先生文》、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尹会一《健余先生文集》、朱轼《朱文端公文集》、朱筠《笥河文集》、任兆麟《有竹居集》、袁枚《小仓山房文集》、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李绂《穆堂初稿》、《穆堂别稿》、姚鼐《惜抱轩文集》、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彭元瑞《恩余堂辑稿》、彭绍升《二林居集》、张廷玉《澄怀园文存》、章学诚《章氏遗书》、管世铭《韫山堂文集》、石韫玉《独学庐稿》、臧庸《拜经堂文集》、焦循《雕菰集》、《学海堂集》、韩梦周《理堂文集》、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冯桂芬《显志堂稿》、龙启瑞《经德堂文集》、唐鉴《唐确慎公集》、王先谦《虚受堂文集》等。又有《明文海》中所载78篇时文序,贺昌龄主编《清经世文编》及续编“礼政”部分亦汇集了一些有关科举考试文体改革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