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七)

  上述无论入学、入仕或高级入仕这三级考试,都离不开八股文,且都是以首场的四书艺为重。有清一代,童生试的县、府、院试虽然其它内容有变更,但正场考四书文二篇的内容始终不变。清乡、会试三场考试内容相同:清初沿明制是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共需作七艺;二场是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三场是经史时务策五道。这三场如此安排的目的是,“首场通经而穷理,次场通古而赡辞,三场通今而知务”5 但是,“时诏、诰题士子例不作文,论、表、判、策,率多雷同剿袭,名为三场并试,实则首场为重,首场又四书艺重。”6 其后考试内容陆续有一些改变,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定为:首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二场经文五篇,文体亦八股格式;三场策问五道。这一改变可以说旨在使考试的内容更为集中鲜明,淘汰那些实际上已成具文、保留只会枉耗心力且徒增混扰的考试内容,客观上则使经义八股的地位更重了,但所增首场之诗、所留末场之策也还是存有两汉策问、唐代诗赋的痕迹,又八股本身也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文体,7 此一定制,直行至二十世纪初八股被废。
  而八股文在本世纪成为集矢之的,不仅遭到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猛烈抨击,也为保守主义所不齿。“八股”乃至成为一个臭名远扬、引伸甚广的恶谥,凡与它沾边的都被列入批判之列,除了“旧八股”、“土八股”、又有“新八股”、“洋八股”、还有“党八股”“政治八股”等种种名目,凡迂腐形式、僵死桎梏、可笑文章、荒谬教条都可冠以“八股”之名,被人们理所当然而又不假思索地予以唾弃,原来意义上的八股反转成罕有人能识的希罕物件。8 而反“八股”者也常被后人指为“新八股”的制造者,但攻讦各方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谴责和唾弃八股,且常常是以一种蔑视的口吻予以谴责和唾弃。
  但是,为什么八股会成为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入仕的首要标准?为什么不考别的,而就考这常被认为是最无用、也最呆板、最僵死的八股?它是怎么来的?是皇帝或政府刻意牢笼士子的精心设计,还是考试制度的发展所自然逼出?为什么八股素为人诟病而又久不能废?为什么它竟然在一种涉及全国上下、地位也最重要的考试中延续了近五百年之久?今人对这些问题的模糊程度,可能恰与对八股批判的激烈程度成正比。而批判什么东西的一个前提条件,其实应当是首先知道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在本编中,我们尚须限制我们的范围,不可能讨论所有与八股有关的问题。例如,八股文与其它文体、与文学的关系,这方面已有一定的关注和研究,9 如果说今人对八股尚存一点首肯之意的话,往往也只是表现于此。还有这种文体与思想、与学问的关系,就均非本文所能专门讨论。另外,八股经义与以前的考试内容——两汉策问、唐代诗赋、宋代经义、元代经疑以及括帖墨经的源流辨析和仔细比较,乃至八股本身在数百年间的风格之变迁,亦非本文所能深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