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法律的多维视角
凌斌
【关键词】法律;视角
【全文】
“二战以来,法律思考中最激动人心的进展,是交叉学科法律研究的成长——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应用于法律,以期使法律更少一些形式化,更多一些实用性,更好地植根于经验研究,更好地适应社会目标的需要。理查德·A·波斯纳法官是这场运动的领袖,他的这本新书考察的正是这场运动迅速拓展的前沿。” ——哈佛大学出版社[1]
“写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一位路人留在沙上的足迹。他走的那条路一目了然;但要想知道他在路上见到了什么,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叔本华[2]
一
在亚马逊网上书店(Amazon.com)的页面上,一共有两段对本书的评论,一段摘自《Publishers Weekly》,评价是:(本书中的)“一些讨论是技术性的(比如回归分析),只有专家才能看懂。另一些章节的内容是波斯纳对其他法律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拥护者近来的一些论文的回应,因而吸引的将是学院派读者。”[3]另一段摘自《Library Journal》,说得更绝:“这本书艰深难读(heavy reading),主要是供对法学有很高兴趣的读者阅读,仅推荐高等院校及法律图书馆[1]使用。”[4]
以往所看的那些对波斯纳作品的评价尽管褒贬不一,咬牙切齿和大肆吹捧的都见过,就是没见过这么说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竟然是“难读”,波斯纳法官写了一本没有几个人会看的书!而且这可是卖书的人对读者的敬告,而书店老板没有任何道理故意贬低自己的商品;如果说有什么道理,那么也只能是说,波斯纳一贯坚持的经济学和理性选择模型错了。而在这同一个网站上,对波斯纳其他书的评价都不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反而说“好懂(readable)”的大有人在。比如同样是理论著作的“法理学三部曲”:《法理学问题》的书评说,“一如既往,波斯纳处理其主题的方式是清楚明白、节奏明快和激动人心。”[5]一篇《超越法律》的书评的题目就是,“即使你不同意这位法官,也可读(readable)。”还有一个写的是:(本书中的)“这些文章既发人深省,又通俗易懂。”[6]甚至一篇评论《道德与法律理论的疑问》的文字还说:“读波斯纳总是一种享受(enjoyable),本书也不例外。”[7]本书却是唯一的例外了?这究竟是本什么书呢?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
再看其他地方对本书的评价,截然相反。一位法学院的研究生写道,“所有思考可能的法律改革的人,所有喜欢更彻底地思考法律是什么和这位作者认为法律应当是什么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尽管这本书讨论的内容很可争议,可我还是觉着,读起来非常有意思。”[8]另一位作者说,“有心的读者将会迷上这本书。这不只是因为这本书的讨论格外深刻,而且是因为,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官为了推进了一种更起作用的法律制度,运用了那些法律以外学科的清新视角。”[9] 一边说这本书艰深难读,看不懂,一边说这本书令人着迷,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