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祈祷──《帕斯卡尔文选》译序
何怀宏
【全文】
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目前坊间已有《思想录》的中译本,但帕斯卡尔散见在其它短著、书信、谈话记录中的思想同样是富有魅力的,闪耀着他天才的光辉,因此,撷其精华,编选和翻译一部帕斯卡尔文选,使人能一窥帕斯卡尔思想的概貌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选译的这本书,主要参照了当代法国著名文学家莫里亚克的选本(英译本收入"不朽的思想"丛书),以及法国1963年所出的新版《帕斯卡尔全集》。莫里亚克选本虽也精当,但忽略了一些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或侧重于人生哲学、科学哲学的篇章。所以,我们除全部译出莫本原选的七篇外,又从全集中增选了三篇:《论爱的激情》、《与德·沙西先生的谈话》、《论贵人的身份》,并补译了《论几何学精神和说服的艺术》中的第一部分,使其以全貌出现。这样,全书共得十篇。
为了帮助读者,下面我们约略把这十篇文章或摘选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介绍一下:
《论权威──<真空论>序》写于1647年,正是在帕斯卡尔做了真空试验之后,当时的经院学者崇拜古代的权威,恪守亚里斯多德"自然畏惧真空"之说,不承认有真空存在。帕斯卡尔在此文中从区分两种学科入手,认为有一类学科如历史、古代语言、神学可以以古代人做权威;而另一类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则不然,它们必须依据实验和推理扩大和完善。他认为科学是发展和进步的,人类与人类个体有着相对应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成长类似于一个人知识的增长,所以,古人倒是幼稚的孩子,他们的知识构成人类知识的童年,而今人才是成熟的成年,他们知道的比古人要多,要完善。
《论神恩──致罗安奈小姐的信》写于1656年,共九封,本书仅摘选了其中五封。罗安奈小姐是帕斯卡尔好友罗安奈公爵的妹妹,有些研究者认为她与帕斯卡尔曾相爱过,但也有另一些人断然否认(例如莫里亚克)。在这几封信中,帕斯卡尔主要讨论了神恩的问题,所谓神恩,就是认为人类并不能普遍地得救,只有被遴选的少数人凭借上帝的特殊恩宠(神恩)才能得救。在这些信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渴望摆脱尘世生活的宗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