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点是痛苦的,而大学的任务恰恰就是要让学生不断改变观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不断改造世界观”,不改变观点怎么“明德”?不改变观点怎么“新民”?不改变观点又如何追求“至善”?大学生在改变观点的过程中,对老师的观点产生怀疑、排斥、反感以至拒绝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怎么能要求大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百分之一百地“坚定支持”老师的观点呢?
对老师的观点盲目接受、毫不怀疑的大学生不是好学生,对老师的观点一味排斥的大学生也不是好学生。好的大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应当是在怀疑中接受,在接受中怀疑,并且最终超越老师的观点,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恐怕只有七十二人能够做到吧?如果让孔子的学生给孔子打分,持“坚定支持”态度(打优秀分)的学生恐怕不会超过一半吧?
同一个头脑在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常会犹豫不定,也会有思想观点的分歧,一个班级,几十个头脑在评价一个老师的课程时怎么可能高度一致、没有分歧(或者基本没有分歧)呢?
中国人总是喜欢高度一致、全体一致,殊不知,高度一致、全体一致的看法和决定往往是错误的,有不同的看法,经过争论和妥协,然后通过的决定却往往是正确的。远的不说,中共党史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比较正确的,在讨论通过时争议却很大,九大、十大的决议历史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但当时却是一致通过的。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治家提出一项主张,一个教授提出一种理论,如果能得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支持,三分之一左右的反对,三分之一左右的漠视,是十分正常的,甚至也是了不起的。而得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支持就不正常了,得到百分之一百的支持则肯定有问题。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学生高度一致的赞扬作为评价大学教师的考核标准呢?难道我们希望大学教师都变成萨达姆吗?2002年10月16日,伊拉克就是否同意萨达姆连任总统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投票结果是全体有选举权的公民百分之一百地同意萨达姆连任总统。萨达姆能获得百分之一百的“坚定支持”是因为他手上具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有大量的秘密警察和“共和国卫队”,有绝对一致的舆论工具,还有训练有素的“萨达姆敢死队”,公开的反对派、半公开的反对派以及秘密的反对派已经被杀光,潜在的和可能的反对派已经被彻底征服。大学教师没有类似于萨达姆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学生高度一致支持呢?据笔者观察,大学教师要想获得学生高度一致的坚定拥护和支持,可行的办法有下列几种:
|